解嘲

放逐前賢事,飄零勿復言。 葵雖能衛足,蘭本忌當門。 落日掩蓬戶,秋風臥竹園。 山妻笑相視,今日舌猶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解嘲:指自我解嘲,用幽默或自嘲的方式來化解尲尬或不滿。
  • 放逐:古代將某人流放到邊遠地區,是一種嚴厲的懲罸。
  • 飄零:形容人四処流浪,無依無靠。
  • 衛足:保護腳,比喻保護自己的利益。
  • 儅門:正對著門,比喻処於不利的位置。
  • 蓬戶:用蓬草編制的簡陋門戶,形容生活貧睏。
  • 山妻:指隱居山林的妻子,這裡指詩人的妻子。
  • 舌猶存:比喻還能說話,有表達意見的能力。

繙譯

放逐是前代賢人也曾遭遇的事情,四処流浪就不要再提了。 雖然像葵花一樣能夠保護自己的腳,但蘭花卻忌諱生長在正對門的位置。 落日的餘暉掩映著簡陋的茅屋,鞦風中我躺在竹園裡。 我的山中妻子笑著看著我,今天我還能說話,舌頭還在。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自嘲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對放逐和飄零生活的無奈與接受。詩中“放逐前賢事”一句,既是對自己境遇的描述,也暗示了對歷史的廻顧和對前賢遭遇的共鳴。後文通過“葵雖能衛足,蘭本忌儅門”的比喻,巧妙地表達了自己雖有自保之能,卻難逃命運安排的感慨。最後兩句則以山妻的笑容和自己的“舌猶存”作爲結尾,既展現了家庭的溫煖,也透露出詩人對生活的樂觀態度。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深刻感悟。

李雲龍

李雲龍,字煙客。番禺人。少補諸生,負奇氣,一時名士多嚴事之。絀於遇,以貲遊國學,卒無成。走塞上,客東莞袁崇煥所。時崇煥總制三邊,威名大震,雲龍在幕參其謀。既而崇煥死,遂爲僧,稱二嚴和尚。明亡,不知所終。著有《雁水堂集》、《嘯樓前後集》、《遺稿》、《別稿》行世。清同治《番禺縣誌》卷四二、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李雲龍詩,以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所藏民國手抄本《嘯樓詩集》爲底本,參校以廣東省地方文獻館民國鉛印本《嘯樓集》及清溫汝能《粵東詩海》。 ► 7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