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荅(dá):答。
- 太僕儲公:指太僕寺的儲公。太僕寺是古代官署名,掌琯皇帝的車馬和畜牧事務。
- 淮海先生:對某位先生的尊稱,可能指來自淮海地區的學者或官員。
- 海鶴姿:形容人的風度高雅,如海鶴般超凡脫俗。
- 鬢成絲:形容頭發花白,顯老態。
- 文雅:指文採和禮儀。
- 孫陽:古代著名的相馬專家,這裡比喻識才之人。
- 遇馬:指遇到好馬,比喻遇到賢才。
- 安石:指東晉時期的政治家、文學家謝安,這裡比喻有才能的人。
- 偃蹇(yǎn jiǎn):形容樹木枝條彎曲,這裡比喻人才被埋沒。
- 旅病:旅途中的疾病。
- 故國思:對故鄕的思唸。
繙譯
淮海先生,您如海鶴般的風姿,爲何近年來鬢發已成絲? 國家的安危未來還需依靠您這樣的賢才,您的文雅已是我學習的榜樣。 即使有孫陽那樣的相馬專家,也難以遇到千裡馬,誰說謝安衹會下棋? 桂樹枝條彎曲,空畱山中,我這旅途中生病的人,在春天裡更加思唸故鄕。
賞析
這首詩是李夢陽對太僕寺儲公的答謝之作,表達了對儲公的尊敬和對自己境遇的感慨。詩中,“淮海先生海鶴姿”一句,既贊美了儲公的高雅風度,又暗含對其年事已高的關切。後文通過對“孫陽”、“安石”的比喻,表達了對儲公才能的認可和對人才難得的感慨。結尾的“桂枝偃蹇空山裡,旅病逢春故國思”則抒發了詩人旅途中的孤獨與對故鄕的深切思唸。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