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徐編修縉

題詩傳語玉堂賓,想像鳴鞭散紫宸。 玩弄門前金騕嫋,宛如天上石麒麟。 徒誇中論流人世,實有新詩泣鬼神。 密勿願先諧大軸,漁樵久巳屬閒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玉堂賓:指宮廷中的文人學士。
  • 鳴鞭:古代官員出行時,侍從在前鳴鞭以示威嚴。
  • 紫宸:皇帝的居所,代指皇宮。
  • 金騕裊:指裝飾華麗的馬匹。
  • 石麒麟:古代宮殿前的石雕麒麟,象征吉祥。
  • 中論:指中庸之道,這裡可能指某種理論或論述。
  • 密勿:秘密地,不公開地。
  • 大軸:指重要的作品或計劃。
  • 漁樵:指漁夫和樵夫,常用來比喻隱居的生活。

繙譯

我將這首詩寄給宮中的文人學士,想象著他們騎馬鳴鞭,威風凜凜地離開皇宮。 他們門前裝飾華麗的馬匹,就像宮殿前的石麒麟一樣,象征著吉祥和尊貴。 雖然他們誇耀的理論流傳於世,但真正能感動鬼神的,是那些發自內心的詩篇。 我秘密地希望我的重要作品能與他們和諧共鳴,而我自己則早已習慣了隱居的漁樵生活。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宮廷文人與隱居生活的不同,表達了詩人對自由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宮廷生活的淡漠。詩中“鳴鞭散紫宸”與“宛如天上石麒麟”描繪了宮廷的繁華與尊貴,而“實有新詩泣鬼神”則強調了詩人對真摯情感和藝術的追求。最後兩句“密勿願先諧大軸,漁樵久巳屬閑身”則透露出詩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認可,同時表達了對隱居生活的滿足和甯靜。

李夢陽

李夢陽

明陝西慶陽人,徙居開封,字獻吉,自號空同子。生於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武宗時,爲尚書韓文草奏疏,彈劾宦官劉瑾等,下獄免歸。瑾誅,起爲江西提學副使,倚恃氣節,陵轢臺長,奪職。家居二十年而卒。嘗謂漢後無文,唐後無詩,以復古爲己任。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朱應登、顧璘、陳沂、鄭善夫、康海、王九思號十才子。又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號七才子,是爲前七子。夢陽己作,詩宗杜甫,頗狂放可喜,文則詰屈警牙,殊少精彩,時人則視爲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