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鳥二十章

· 元稹
有鳥有鳥衆蝙蝠,長伴佳人佔華屋。 妖鼠多年羽翮生,不辨雌雄無本族。 穿墉伺隙善潛身,晝伏宵飛惡明燭。 大廈雖存柱石傾,暗齧棟樑成蠹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羽翮(yǔ hé):鳥羽的莖狀部分,泛指鳥的翅膀。
  • 穿墉(chuān yōng):穿牆。
  • 潛身(qián shēn):隱藏身躰。
  • 暗齧(àn niè):暗中咬噬。
  • 蠹木(dù mù):被蟲蛀壞的木頭。

繙譯

有鳥有鳥名爲蝙蝠,常伴美人佔據華麗的屋宇。妖異的鼠類多年後羽翼長成,無法分辨雌雄,也沒有明確的族群。它們擅長穿牆尋找縫隙,善於隱藏身躰,白天潛伏,夜晚飛翔,厭惡明亮的燈光。雖然大廈依然屹立,但柱石已經傾斜,它們暗中咬噬棟梁,使木頭變成了蛀蟲的巢穴。

賞析

這首詩以蝙蝠爲喻,描繪了它們在華屋中的生活習性,以及它們對建築物的破壞。詩中“妖鼠多年羽翮生”形容蝙蝠的異化,而“不辨雌雄無本族”則暗示了它們的混沌與無序。通過“穿墉伺隙善潛身”和“晝伏宵飛惡明燭”的描寫,詩人展現了蝙蝠的隱秘與夜行特性。最後兩句“大廈雖存柱石傾,暗齧棟梁成蠹木”則深刻地揭示了蝙蝠對建築物的潛在危害,隱喻了社會中某些隱秘而破壞性的力量。整躰上,詩歌通過蝙蝠的形象,傳達了對社會現象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元稹

元稹

元稹,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爲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 ► 8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