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

商山名利路,夜亦有人行。 四皓臥雲處,千秋疊蘚生。 晝燒籠澗黑,殘雪隔林明。 我待酬恩了,來聽水石聲。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商山:山名,位於今陝西省商洛市境內。
  • 四皓:指商山四皓,即東園公、綺裏季、夏黃公、甪里先生,四位秦末漢初的隱士,因避亂隱居商山。
  • 疊蘚:蘚苔層疊,形容時間久遠。
  • 晝燒:指白天的陽光照耀。
  • 籠澗:覆蓋在山澗之上。
  • 殘雪:冬天未融化的雪。
  • 酬恩:報答恩情。

翻譯

商山這條路上,即使是夜晚也有人爲了名利奔波。 四位隱士曾經安臥的雲端之地,如今已是千秋歲月,蘚苔層疊。 白天的陽光照耀下,山澗顯得幽暗,而隔着樹林的殘雪卻分外明亮。 我等待着報答完所有的恩情後,再來此地聆聽水石的自然之聲。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商山的景色與歷史,通過對比日夜不息的名利之路與四皓隱居的靜謐之地,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名利的超脫。詩中「晝燒籠澗黑,殘雪隔林明」一句,巧妙地運用光影對比,增強了畫面的層次感。結尾的「我待酬恩了,來聽水石聲」則透露出詩人對未來隱逸生活的期待,以及對自然之美的嚮往。

王貞白

王貞白,字有道,號靈溪,信州永豐(今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人。唐末五代十國著名詩人。唐乾寧二年(公元895年)登進士,七年後(公元902年)授職校書郎,嘗與羅隱、方幹、貫休同唱和。著有《靈溪集》7卷行世,今編詩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陰一寸金”,至今民間廣爲流傳。南唐中興元年(公元958年),王貞白病卒於故里,時值樑代,朝廷敕贈王貞白爲光祿大夫“上柱國公”封號,建立“道公祠”,葬於廣豐區城西門外城壕畔。 ► 83篇诗文

王貞白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