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行

從軍朔方久,未省用干戈。 秪以恩信及,自然戎虜和。 邊聲動白草,燒色入枯河。 每度因看獵,令人勇氣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朔方(shuò fāng):古代指北方邊疆地區。
  • 乾戈(gān gē):古代兵器,比喻戰爭。
  • (zhī):衹,僅僅。
  • 恩信:恩惠和信用。
  • 戎虜:古代對北方民族的稱呼,這裡指邊疆的敵對民族。
  • 邊聲:邊疆的聲音,通常指戰鼓聲或號角聲。
  • 白草:邊疆地區的一種植物,因乾枯而呈白色。
  • 燒色:火光的顔色。
  • 枯河:乾涸的河流。
  • 因看獵:通過觀看狩獵。
  • 勇氣:勇敢的精神。

繙譯

我長期在北方邊疆從軍,從未真正使用過武器進行戰鬭。 衹是通過施以恩惠和建立信用,自然而然地使敵對民族與我們和解。 邊疆的聲音震動著白草,火光的顔色映入了乾涸的河流。 每次觀看狩獵,都讓我感到勇氣倍增。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長期在邊疆從軍的經歷,強調了通過恩信而非武力解決沖突的智慧。詩中“邊聲動白草,燒色入枯河”生動地描繪了邊疆的荒涼景象,而“每度因看獵,令人勇氣多”則表達了觀看狩獵活動對詩人勇氣的激勵作用。整躰上,詩歌傳達了一種和平與勇氣的主題,展現了詩人對邊疆生活的深刻躰騐和獨特見解。

王貞白

王貞白,字有道,號靈溪,信州永豐(今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人。唐末五代十國著名詩人。唐乾寧二年(公元895年)登進士,七年後(公元902年)授職校書郎,嘗與羅隱、方幹、貫休同唱和。著有《靈溪集》7卷行世,今編詩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陰一寸金”,至今民間廣爲流傳。南唐中興元年(公元958年),王貞白病卒於故里,時值樑代,朝廷敕贈王貞白爲光祿大夫“上柱國公”封號,建立“道公祠”,葬於廣豐區城西門外城壕畔。 ► 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