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檀欒(tán luán):形容竹子秀美貌。
- 餘籜(yú tuò):剩餘的筍殼。
- 闌(lán):欄杆。
- 疏影:稀疏的影子。
- 樂府:古代音樂官署,也指樂府詩。
- 龍笛:古代的一種笛子,形狀似龍。
- 道門:道教的門戶,指道觀。
- 青翠:鮮綠的顏色。
- 仙壇:道教中供奉神靈的壇場。
翻譯
閒居的日子清靜無擾,修長的竹子自顯秀美。 嫩竹節上還留有剩餘的筍殼,新生的竹叢從舊欄杆外探出。 細竹枝在風中搖曳,發出雜亂的響聲,稀疏的竹影在月光下顯得格外寒冷。 樂府中裁製龍笛,漁家則砍伐竹子製作釣竿。 但這些都不如在道觀中,青翠的竹子輕拂着仙壇,更顯幽靜與超脫。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新竹生長的景象,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竹子的靜謐與生機。詩中「檀欒」、「餘籜」、「疏影」等詞語,精準地勾勒出了竹子的形態與氛圍。後半部分通過對比樂府與漁家的竹子用途,突出了道觀中竹子的超凡脫俗,表達了詩人對清靜生活的嚮往和對自然之美的讚美。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王維詩歌中特有的禪意與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