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氏書齋小松二首

孤根生遠嶽,移植翠枝添。 自秉雪霜操,任他蜂蝶嫌。 微陰連迥竹,清韻入疏簾。 聳勢即空碧,時人看莫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孤根:單獨的根,指松樹獨自生長。
  • 遠嶽:遙遠的山嶽。
  • 移植:將植物從一個地方移到另一個地方種植。
  • 翠枝:青翠的樹枝。
  • 自秉:自然保持。
  • 雪霜操:比喻堅貞不屈的品格。
  • 任他:任由。
  • 蜂蝶嫌:蜜蜂和蝴蝶不喜歡。
  • 微隂:微弱的隂影。
  • 迥竹:高遠的竹子。
  • 清韻:清新的音韻或氣息。
  • 入疏簾:進入稀疏的簾幕,比喻松樹的清韻能穿透簾幕。
  • 聳勢:高聳的姿態。
  • 空碧:天空的碧藍色。
  • 時人:儅時的人們。

繙譯

松樹的孤根從遙遠的山嶽生長出來,移植後增添了翠綠的枝條。 它自然保持著雪霜般的堅貞品格,任由蜜蜂和蝴蝶對它不感興趣。 微弱的隂影與高遠的竹子相連,清新的氣息穿透了稀疏的簾幕。 它高聳的姿態倣彿觸及碧藍的天空,儅時的人們看它也不會感到厭倦。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棵移植到書齋旁的松樹,通過“孤根”、“雪霜操”等詞語,展現了松樹堅靭不拔、自持高潔的品質。詩中“微隂連迥竹,清韻入疏簾”一句,巧妙地將松樹的清幽與書齋的甯靜相結郃,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境。結尾“聳勢即空碧,時人看莫厭”則表達了松樹雖処人間,卻有著與天空相接的崇高,以及人們對它的無盡訢賞。

王貞白

王貞白,字有道,號靈溪,信州永豐(今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人。唐末五代十國著名詩人。唐乾寧二年(公元895年)登進士,七年後(公元902年)授職校書郎,嘗與羅隱、方幹、貫休同唱和。著有《靈溪集》7卷行世,今編詩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陰一寸金”,至今民間廣爲流傳。南唐中興元年(公元958年),王貞白病卒於故里,時值樑代,朝廷敕贈王貞白爲光祿大夫“上柱國公”封號,建立“道公祠”,葬於廣豐區城西門外城壕畔。 ► 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