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皋九龍井

九龍胡去來,一雨洗靈穴。 其上蓮花界,玲瓏印潮月。 咒鉢理則然,卓錫神應設。 聖液泌清涼,元珠時出沒。 趺石證水經,癯飲暢禪悅。 果行惟蒙泉,受福須井渫。 各以聰明因,茲爲上善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東皋: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九龍井:井名,可能因井旁有九龍雕塑而得名。
  • 靈穴:指井,因其深邃神祕,故稱靈穴。
  • 蓮花界:比喻井口或井水清澈如蓮花。
  • 玲瓏:形容井水清澈透亮。
  • 印潮月:月光映照在井水上,如同印章。
  • 咒鉢:僧人用的鉢,此處可能指僧人的法器。
  • 卓錫:高僧的法號或法器。
  • 聖液:指井水,因其清涼被視爲神聖。
  • 元珠:比喻井水中的氣泡。
  • 趺石:坐在石頭上。
  • 癯飲:形容飲水清瘦的樣子。
  • 禪悅:禪定中的喜悅。
  • 井渫:井水清澈。

翻譯

九龍井中的水,彷彿有九龍在其中游走,一場雨後,井水更加清澈,洗淨了這神祕的井穴。井口之上,月光如蓮花般清澈,玲瓏剔透,映照在潮水般的井水上,如同印章一般。僧人的法器和法號,似乎在這裏設下了神奇的應驗。井水清涼如聖液,氣泡時隱時現,如同元珠。坐在石頭上,驗證着水經的記載,清瘦地飲水,享受着禪定的喜悅。果敢的行動如同蒙受清泉的洗禮,接受福祉如同井水清澈。各自以聰明才智,這裏就是上善的解說。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九龍井的神祕與美麗,通過雨後的井水、月光、僧人的法器等元素,構建了一個超凡脫俗的禪意世界。詩中運用了許多比喻和象徵,如「蓮花界」、「聖液」、「元珠」等,增強了詩歌的意境和深度。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禪意生活的嚮往和對自然美景的讚美。

陳子壯

明末廣東南海人,字集生,號秋濤。萬曆四十七年進士。授編修。天啓四年典浙江鄉試,發策刺魏忠賢,削籍。崇禎初起故官,累遷禮部右侍郎,以故除名歸。南明弘光帝起爲禮部尚書,未至,南京已陷,桂王朱由榔稱帝肇慶,授爲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起兵攻廣州,兵敗被執死。諡文忠。有《雲淙集》、《練要堂稿》、《南宮集》。 ► 4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