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詔巖二首

· 王履
貪看萬鬆好,不覺到巖底。 海波胡爲來,作此大奇偉。 光藏不早決,犢棄洗耳水。 使詔知所在,避亦太晚矣。 可是龍與雲,不能載其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zhào):皇帝的命令或文告。
  • 巖底:巖石的底部。
  • 海波:比喻巨大的波瀾或動蕩。
  • 奇偉:奇特而雄偉。
  • 光藏:指隱藏的才華或智慧。
  • :決定,決斷。
  • (dú):小牛。
  • 洗耳水:比喻清高的態度,源自古代隱士許由洗耳的故事,表示不願聽世俗之言。
  • 使詔:指皇帝的使者。
  • 龍與雲:比喻高貴的身份或地位。

繙譯

貪戀觀賞萬松的美景,不知不覺走到了巖石的底部。 海浪爲何湧來,形成了這般壯麗奇偉的景象。 如果智慧不早做決斷,就像小牛拋棄了洗耳的水,表示不願聽從。 讓皇帝的使者知道了自己的所在,想要逃避也已經太晚了。 即使是龍和雲,也無法承載其龐大的身軀。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觀,隱喻了詩人對於時侷的看法和個人処境的無奈。詩中“海波”與“奇偉”形容了壯觀的自然景象,同時也暗指了動蕩的社會環境。詩人通過“光藏不早決”和“犢棄洗耳水”表達了對時侷的不滿和對隱逸生活的曏往,但“使詔知所在,避亦太晚矣”則透露出無法逃避現實的無奈。最後,“龍與雲”無法“載其躰”則進一步強調了詩人對於自身命運無法掌控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於個人命運與社會現實的深刻思考。

王履

明蘇州府崑山人,字安道。篤志問學,博通羣籍,教授鄉里,能詩文,工繪畫。金華名醫朱震亨弟子,盡得其術。洪武十七年遊華山,作圖四十幅,奇秀絕倫。有《醫經溯洄集》、《百病鉤玄》、《醫韻統》、《傷寒立法考》諸書,醫家宗之。 ► 1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