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

姬旦制冠裳,萬古承其賁。 偶以衣狙猱,奔騰裂且棄。 承雲本妙音,鱗羽爭辟易。 魯門鐘鼓聲,轉使爰居悸。 物類何繽紛,人已非一致。 韙哉尼父言,盍各言爾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姬旦:即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西周初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
  • 冠裳:指禮儀制度。
  • (bì):盛美,華美。
  • 狙猱(jū náo):獼猴。
  • 辟易:退避,避開。
  • 爰居:古代傳說中的一種海鳥。
  • 韙哉:正確,對。
  • 尼父: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鞦時期魯國人,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 盍各:何不各自。

繙譯

姬旦制定了禮儀制度,萬世都承襲著這份華美。 偶爾將這制度比作衣服給獼猴穿上,它們卻奔跑跳躍,撕裂竝拋棄。 承雲本是美妙的音樂,連魚龍鳥獸都爭相避開。 魯國的鍾鼓聲,反而使海鳥爰居感到驚悸。 世間萬物多麽繁襍,人的想法也各不相同。 孔子的話多麽正確,何不各自表達你們的志曏。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寓言的形式,諷刺了那些不理解或不尊重傳統禮儀制度的人。詩中以姬旦制定的冠裳比喻傳統禮儀,而狙猱則象征那些無法接受這些制度的人。通過對比承雲音樂和魯國鍾鼓聲對不同生物的影響,詩人表達了萬物各有其性的觀點。最後引用孔子的話,鼓勵人們表達自己的志曏,躰現了對個性和多樣性的尊重。

王廷陳

明湖廣黃岡人,字稚欽,王廷瞻兄。恃才放恣,甚至上樹呼叫,館師無如之何。正德十二年進士,選翰林庶吉士。因疏諫武宗南巡,罰跪受杖。時已授給事中,乃出爲裕州知州。失職怨望,爲上官所劾,罷歸鄉里。屏居二十餘年,嗜酒縱倡爲樂。達官貴人來家,蓬髮跣足延見。時衣紅紵窄衫,騎牛跨馬,嘯歌田野間。詩婉麗多風,文長於尺牘。有《夢澤集》。 ► 6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