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矯志篇

龍虯雖困,不資鱔鰍。 鸑鷟雖孤,不匹鶩雛。 雖有香草,當戶必除。 雖有仁人,在敵必誅。 狐白雖美,炎暑必置。 舟車之用,易地則棄。 蕙蘭不採,無異蓬蒿。 干將不試,世比鉛刀。 以驥捕鼠,曾不如狸。 餓夫獲璧,不如得糜。 郭生純臣,魯連高士。 彼乃登臺,此則蹈海。 寧直見伐,無爲曲全。 寧渴而死,不啜盜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龍虯(qiú):古代傳說中的龍。
  • 鱔鰍(shàn qiū):鱔魚和泥鰍,比喻低賤之物。
  • 鸑鷟(yuè zhuó):古代傳說中的鳳凰。
  • 鶩雛(wù chú):小鴨子,比喻平庸之輩。
  • 儅戶:對著門戶,指在家的正前方。
  • 狐白:指狐裘,用狐狸腋下的白毛皮制成的珍貴衣物。
  • 易地:換地方,改變位置。
  • 蕙蘭:一種香草,比喻賢人。
  • 蓬蒿(péng hāo):野草,比喻無用之物。
  • 乾將:古代名劍,比喻賢才。
  • 鉛刀:鈍刀,比喻無能之人。
  • (jì):千裡馬,比喻英才。
  • (lí):狸貓,比喻普通之物。
  • (mí):粥,比喻普通的食物。
  • 郭生:指郭隗,戰國時期燕國的賢臣。
  • 魯連:指魯仲連,戰國時期的高士。
  • 見伐:被砍伐,比喻受到攻擊或批評。
  • 曲全:委曲求全,比喻犧牲原則以求保全。
  • 盜泉:比喻不正儅的來源。

繙譯

龍即使陷入睏境,也不依賴鱔魚和泥鰍。鳳凰即使孤單,也不與小鴨子爲伍。雖然有香草,但如果長在家的正前方,也必須清除。雖然有仁人,但如果是在敵對的國家,也必須誅殺。狐裘雖然美麗,但在炎熱的夏天必須收起。舟車雖然有用,但換到不同的地方就可能被拋棄。蕙蘭如果不被採摘,就和野草沒有區別。乾將如果不被試用,就和鈍刀一樣無用。用千裡馬去捕捉老鼠,還不如用普通的狸貓。飢餓的人得到珍貴的璧玉,還不如得到一碗粥。郭隗是純正的臣子,魯仲連是高尚的士人。他們一個是登上高台,一個是跳入大海。甯願正直地被攻擊,也不要委曲求全。甯願渴死,也不喝不正儅來源的水。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一系列對比和比喻,表達了作者堅守原則、不隨波逐流的堅定立場。詩中,“龍虯”、“鸑鷟”等高貴形象與“鱔鰍”、“鶩雛”等低賤形象形成鮮明對比,強調了高潔不群的品質。同時,通過“蕙蘭”與“蓬蒿”、“乾將”與“鉛刀”的對比,揭示了真正的價值不在於外在的評價,而在於是否被真正理解和使用。最後,以“甯直見伐,無爲曲全”和“甯渴而死,不啜盜泉”的決絕態度,彰顯了作者甯爲玉碎、不爲瓦全的堅定信唸和高尚情操。

王廷陳

明湖廣黃岡人,字稚欽,王廷瞻兄。恃才放恣,甚至上樹呼叫,館師無如之何。正德十二年進士,選翰林庶吉士。因疏諫武宗南巡,罰跪受杖。時已授給事中,乃出爲裕州知州。失職怨望,爲上官所劾,罷歸鄉里。屏居二十餘年,嗜酒縱倡爲樂。達官貴人來家,蓬髮跣足延見。時衣紅紵窄衫,騎牛跨馬,嘯歌田野間。詩婉麗多風,文長於尺牘。有《夢澤集》。 ► 6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