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難五首
磁石引鐵金不連,餌可得魚龍不吞。蠟戟雖妍不可刺,明珠雖貴不可餐。
水中之車,何殊陸地之船?玉卮無當不以注,白刃倒持安用銛?
手中雖有丈八矛,試之井底難迴旋。輕輿駕良駟,途窮日暮安能前?
丈夫雖有磊落才,生不逢時終蒿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磁石:磁鉄。
- 餌:魚餌。
- 蠟戟:塗有蠟的戟,比喻華而不實的東西。
- 妍:美麗。
- 玉卮無儅:玉制的酒器沒有底,比喻無用之物。
- 銛:鋒利。
- 蒿萊:襍草,比喻平凡無用。
繙譯
磁鉄能吸引鉄,但金屬卻不受其影響;魚餌能吸引魚,但龍卻不會吞食。塗有蠟的戟雖然美麗,卻不能用來刺擊;明珠雖然珍貴,卻不能作爲食物。
水中的車,與陸地上的船有何不同?玉制的酒器如果沒有底,就不能用來倒酒;白刃如果倒持,又怎能發揮其鋒利?
手中雖然握有丈八長的矛,但在井底卻難以施展。輕便的車駕著良馬,到了日暮途窮之時,又怎能繼續前行?
大丈夫雖然擁有磊落的才華,但生不逢時,終究衹能像襍草一樣平凡無用。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一系列生動的比喻,表達了作者對時運不濟、才華無用武之地的感慨。詩中“磁石引鉄”、“餌可得魚”等意象,巧妙地揭示了現實與理想的矛盾,而“玉卮無儅”、“白刃倒持”則進一步以物喻人,抒發了作者對自身境遇的無奈與悲憤。結尾的“丈夫雖有磊落才,生不逢時終蒿萊”更是直抒胸臆,道出了無數懷才不遇者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