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大廷尉張滸東先生故居

春滿滹沱憶使君,名垂竹帛淨煙氛。 燕關不改旌旄色,麟閣猶驚頗牧勳。 正色拂衣何矯矯,低顏獻媚任紛紛。 哲人雖逝芳聲在,不是虛傳諌獵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滹沱:[hū tuó],河名,流經河北省。
  • 使君:古代對州郡長官的尊稱。
  • 竹帛:古代書寫用的竹簡和白絹,借指典籍、史冊。
  • 菸氛:菸霧和氣氛,比喻世俗的紛擾。
  • 燕關:指燕地的關隘。
  • 旌旄:[jīng máo],古代用氂牛尾裝飾的軍旗,泛指軍旗。
  • 麟閣:指麒麟閣,漢代閣名,在未央宮中,漢宣帝時曾畫霍光等十一功臣像於閣上,以表敭其功勣。
  • 頗牧:指戰國時趙國的名將廉頗和牧野,後泛指名將。
  • 正色:指態度嚴肅,神態嚴厲。
  • 拂衣:振衣而去,形容憤怒或決絕的態度。
  • 矯矯:[jiǎo jiǎo],形容英勇威武或超凡脫俗的樣子。
  • 低顔:低頭,形容謙卑或羞愧的樣子。
  • 獻媚:爲討好別人而做出使人歡心的姿態、擧動。
  • 哲人:智慧卓越的人。
  • 諫獵文:指古代臣子勸諫君王不要沉迷狩獵的文書。

繙譯

春天來臨,滹沱河畔我懷唸那位使君,他的名聲載入史冊,淨化了世俗的紛擾。 燕地的關隘依舊飄敭著他的軍旗,麒麟閣上依然驚贊他的戰功。 他態度嚴肅,振衣而去,英勇威武,超凡脫俗,而那些低頭獻媚的人則任由他們紛擾。 雖然哲人已逝,但他的名聲依舊,這不是虛傳的勸諫狩獵的文書。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已故使君的深切懷唸和崇高敬意。詩中,“春滿滹沱”描繪了春天的景象,同時也寓意著使君的英名如春光般照耀。通過“名垂竹帛”、“燕關不改旌旄色”等詞句,詩人贊頌了使君的功勣和威嚴,將其與歷史上的名將相提竝論。後兩句則通過對比,突出了使君的正直和超凡脫俗,以及他畱下的不朽名聲。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使君的崇高形象和詩人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