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慧

李文慧,字亦士,一字端之,永城人。舉人喬大元室。有《畹思小寄吟》。 ► 2篇诗文

李羲鈞

李羲鈞,字稚和,任丘人。道光庚戌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官陝西陝安道。有《無近名齋詩稿》。 ► 4篇诗文

沈世良

沈世良,字伯眉,番禺人。諸生,官韶州訓導。有《小祇陀盦詩鈔》。 ► 5篇诗文

周劼

周劼,字獻臣,彭澤人。道光乙巳進士,官息縣知縣。有《瓶城山館詩鈔》。 ► 1篇诗文

林菼

林菼,廣西永福人。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舉人。乾隆十四年(1749)四月任臺灣府諸羅縣知縣,後罷職去。〖參考範鹹《重修臺灣府志》〈職官〉,臺銀本。〗(施懿琳撰) ► 1篇诗文

施士潔

施士潔(1856~1922)〖編者按:施士潔生於咸豐五年陰曆十二月十九日。咸豐五年相當於西元1855年,但,若以西曆計,則施氏的生日當在西元1856年1月。〗,字沄舫,號芸況,又號?園,晚號耐公。清檯灣縣治(今臺南市)人,爲進士施瓊芳之次子。未冠補博士弟子員,縣、府、院三試均名列第一。光緒二年(1876)中舉,次年(1877)捷成進士,授內閣中書。生性放誕,不喜仕進。返臺後曾先後任教彰化白沙書院、臺南崇文、道學、海東書院。與丘逢甲、許南英三位並稱爲清季三大詩人。當時臺灣兵備道唐景崧因仰慕其才,曾再三敦請施士潔參與政事,兩人因此成爲文字交。及唐景崧任臺灣巡撫,又招其入幕,以諮詢政務並切磋文藝。乙未割臺,施氏攜眷內渡,寓居於福建省晉江西岑,時往來於廈門、福州間。和林爾嘉、鄭毓臣等臺灣內渡文士,流連詩酒,爲當地詩社「菽莊吟社」之祭酒。1911年出任同安馬巷廳長,1917年入閩修志局,既而寄居廈門。1922年五月病逝於鼓浪嶼。施士潔爲臺灣史上極富文名的進士,王鬆《臺陽詩話》、連橫《臺灣詩乘》都給他極高的評價。其古體詩雄深雅健似蘇、歐,近體則取法範、陸,得其沉鬱深婉之旨。著作有有《日記》一冊、《鄉談聲律啓蒙》一冊、《?園吟草》四冊、《後蘇龕詩鈔》十一冊、《後蘇龕詞草》一冊。後三種皆端楷謄寫,近人黃典權認爲應是施士潔仔細校定的手稿。施士潔遺稿原藏於黃典權處,因蠹蝕過甚,故龍文出版社重印時,乃據「臺灣文獻叢刊」排印本影印,茲據臺灣文獻叢刊本爲底本進行編校。(施懿琳撰) ► 10篇诗文

茹綸常

茹綸常,字文靜,號容齋,一號簇蠶山樵,介休人。監生。有《容齋詩集》。 ► 22篇诗文
袁克文

袁克文

淸河南項城人,字豹岑,一字抱存,號寒雲、龜菴。袁慰亭次子。好硏究金石古錢,工書,能詩詞,昆曲名票。好藏書、古玩,精於鑑賞,曾與傅藏園、徐森玉、周叔弢等交往,硏究版本、文物。對所收藏宋巾箱本《周易》、《尙書》、《論語》、《孟子》等八種尤為喜愛,闢「八經室」貯之。民國時與張學良、張叢碧、愛新覺羅·溥侗稱「四大公子」。父死後久旅上海,變賣所藏為生。有《寒雲手寫所藏宋本提要廿九種》、《古錢隨筆》、《圭塘唱和詩》、《圍爐倡和詩》、《寒雲詩集》、《寒雲詞集》。所寫掌故、筆記如《辛丙祕苑》、《洰土私乘》等頗多獨特之資料。 ► 206篇诗文

陳元榮

陳元榮,鳳山縣人,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鳳山縣歲貢。〖參考陳國瑛《臺灣採訪冊》〈歲貢〉。〗(黃美娥撰) ► 3篇诗文

高士釗

高士釗,字酉山,順德人。乾隆壬子舉人。有《北遊草》。 ► 2篇诗文

張遠覽

張遠覽,字偉瞻,號桐岡,西華人。乾隆己卯舉人,由教諭歷官黎平通判。有《初存》、《採薪》、《古歡》、《汝南》、《黔遊》、《直方堂》諸集。 ► 5篇诗文

張九鐔

清湖南湘潭人,字竹南,號蓉湖。乾隆四十三年進士,官翰林院編修,時年已六十,館中以耆宿相推。平時閉戶著書,於羣經多所辨證。有《笙雅堂集》。 ► 7篇诗文

樑素

樑素,字見行,新會人。有《曲江園詩稿》。 ► 1篇诗文

湯修業

清江蘇武進人,字賓鷺。湯大紳子。熟悉故家遺事,人視之爲毗陵文獻。乾隆五十四、五年間,常州議修府志。修業撰《人物誌》稿,將成而卒。有《賴古齋集》。 ► 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