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 · 中品 · 草部 · 地榆 [ 漢] 無名氏
味苦微寒。
主婦人乳痓痛,七傷帶下病,止痛。除惡肉,止汗,療金創(《御覽》引雲:主消酒,又云明目,《大觀本草》,消酒作黑字,而無明目)。生山谷。
《名醫》曰:生桐柏及冤句,二月八月,採根,暴幹。
案《
神農本草經 · 上品 · 草部 · 景天 [ 漢] 無名氏
味苦平。
主大熱,火創,身熱,煩邪惡氣,華主女人漏下赤白,輕身明目。一名戒火,一名慎火(《御覽》引雲,一名水母,《大觀本》,作黑字,水作火)。生川穀。
《名醫》曰:一名火母,一名救火,一名據火,生太山
神農本草經 · 下品 · 草部 · 莨蕩子 [ 漢] 無名氏
味苦寒。
主齒痛出蟲,肉痹,拘急,使人健行,見鬼,多食令人狂走。久服輕身,走及奔馬,強志益力通神。一名橫唐。生川穀。
《名醫》曰:一名行唐,生海濱,及壅州,五月採子。
案《廣雅》雲:(上艹下恐)萍,(
神農本草經 · 中品 · 果部 · 梅實 [ 漢] 無名氏
味酸平。
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志,惡疾。生川穀。
《吳普》曰:梅實(《大觀本草》作核)。明目,益氣,(《御覽》)不飢(《大觀本草》,引吳氏本草)。
《名醫》曰:生漢
神農本草經 · 上品 · 草部 · 柴胡 [ 漢] 無名氏
味苦平。
主心腹,去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久服,輕身明目益精。一名地薰。
《吳普》曰:茈葫,一名山菜,一名茹草,神農岐伯雷公苦無毒,生冤句,二月八月採根(《御覽》)。
《名醫》曰:
神農本草經 · 下品 · 草部 · 烏韭 [ 漢] 無名氏
味甘寒。
主皮膚往來寒熱,利小腸膀胱氣。生山谷石上。
案《廣雅》雲:昔邪,烏韭也,在屋曰昔邪,在牆曰垣衣。《西山經》雲:萆荔,狀如烏韭。《唐本》注云:即石衣也,亦名石苔,又名石發。按《廣雅》又云:石發
神農本草經 · 下品 · 草部 · 羊蹄 [ 漢] 無名氏
味苦寒。
主頭禿疥搔,除熱,女子陰蝕(《御覽》此四字作無字)。一名東方宿,一名連蟲陸,一名鬼目。生川澤。
《名醫》曰:名蓄,生陳留。
案《說文》雲:董草也,讀若釐,藋,釐草也,芨堇草也。《廣雅》雲:荲
神農本草經 · 上品 · 菜部 · 冬葵子 [ 漢] 無名氏
味甘寒。
主五臟六腑,寒熱羸瘦,五癃,利小便。久服堅骨長肌肉,輕身延年。
《名醫》曰:生少室山,十二月採之。
案《說文》雲:升,古文終,葵菜也。《廣雅》雲:,葵也,考升與終形相近,當即《爾雅》蔠葵,《
《本草綱目》原序 [ 明] 王世貞
紀稱:望龍光,知古劍;覘寶氣,辨明珠。故萍實商羊,非天明莫洞。厥後博物稱華,辨字稱康,析寶玉稱倚頓,亦僅僅晨星耳。
楚蘄陽李君東璧,一日過予弇山園謁予,留飲數日。予觀其人,晬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
劉聚卿屬題翁覃溪書金剛經塔圖本 [ 清] 鄭孝胥
柳書精拓《金剛經》,近出燉煌之石室。唐人寫經此其最,見之使人每自失。
聚卿示我初有悟,結構艱辛掃圓滑。書來複示經塔本,細楷乃是覃溪筆。
一塔適成經一部,共嗟此老太巧密。名流好事殊可喜,葉氏刊傳妙無匹。
神農本草經 · 上品 · 草部 · 飛廉 [ 漢] 無名氏
味苦平。
主骨節熱,脛重痠疼。久服,令人身輕。一名飛輕(已上四字,原本黑字)。生川澤。
《名醫》曰:一名伏兔,一名飛雉,一名木禾,生河內,正月採根,七月八月採花,陰乾。
案《廣雅》雲:伏豬,木禾也,飛
本草綱目·水部·潦水 [ 明] 李時珍
釋名
降注雨水謂之潦,又淫雨爲潦。
氣味
甘、、平、微寒、無毒。
主治
成無己曰:仲景治傷寒瘀熱在裏,身發黃,麻黃連軺赤小豆湯,煎用潦水者,取其味薄則不助溼氣。
考釋
李時珍在該藥釋名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