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冠山題詠二十二首 其二十二 釣䑓 [ 元] 趙孟頫
僊者非有求,㘴石示投釣。
咄㢤羊裘翁,同名不同調。
對楚王問 [ 周] 宋玉
楚襄王問於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衆庶不譽之甚也!”
宋玉對曰:“唯,然,有之!願大王寬其罪,使得畢其辭。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爲《陽阿》、《薤露》
頃過周叔和見故人石應之詩及諸賢和篇大軸邀餘繼韻久不暇遣因通五夫諸李丈書劃然有懷走筆寄之 [ 宋] 孫應時
別君二十年,往事飛鳥過。相逢歌慷慨,頗覆起衰惰。
朱顏各華髮,此已無可奈。結廬擅青山,吾獨爲君賀。
示我諸賢詩,三嘆不忍和。功名付千載,袖出莫輕作。
老去會有死,嗟來不如餓。燭湖旁舍酒可沽,勝日相從同
榘子名字義 [ 宋] 陳淳
小子爾定孫,來前吾語汝。
爾今既加冠,盍以成人遇。
今爾名以榘,字爾以方叟。
告爾名字義,爾其敬聽受。
榘所以爲方,是爲法度器。
極天下之方,不能外乎是。
在人事而言,不越乎此理。
此理根所性,其本一
楊時可作十詩以寄河間詩之所及非吾僚則吾友也因悉次其韻以和之又以其所以贈我者復贈時可作還字韻 [ 宋] 趙鼎臣
詞源傾江河,坐覺畎澮褊。
王郎清如水,腹有談天辯。
閉置丘壑中,名譽當自顯。
而況金其聲,行矣侍從選。
中庸 · 第二十九章 [ 周] 子思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過矣乎!上焉者,雖善無徵,無徵不信,不信,民弗從;下焉者,雖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從。
故君子之道,本諸身,徵諸庶民,考諸三王而不繆,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