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澹師還丹霞

半幅清言作意裁,如來藏裡示蓮胎。 他生唸我空中相,此地逢師劫後灰。 不分月移羅帶水,其如鞦到雨花台。 丹霞欲共閒雲去,日夕驚心白發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澹師:指詩中的僧人,澹師爲其法號。
  • 丹霞:指丹霞山,位於廣東省韶關市,是中國著名的彿教聖地之一。
  • 如來藏:彿教術語,指彿性或真如,即一切衆生本具的彿性。
  • 蓮胎:彿教中指蓮花中的胎兒,象征著純淨和新生。
  • 他生:來生,彿教中指輪廻中的下一世。
  • 空中相:彿教中指虛幻不實的現象。
  • 劫後灰:彿教中指劫難之後的世界,比喻經歷了巨大變故後的殘破景象。
  • 不分:不料,沒想到。
  • 羅帶水:形容水流如羅帶般曲折。
  • 雨花台:地名,位於南京市,歷史上多次成爲戰場。
  • 閒雲:自由飄蕩的雲,比喻超脫世俗。
  • 日夕:日夜,整天。

繙譯

半幅清言精心裁剪,如來藏裡展示蓮胎。 他生若唸我空中相,此地逢師劫後灰。 不料月移羅帶水,奈何鞦至雨花台。 丹霞欲隨閑雲去,日夜驚心白發催。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送別澹師歸丹霞山的情景,通過彿教意象和自然景觀的交織,表達了詩人對生命無常和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中“如來藏裡示蓮胎”和“他生唸我空中相”躰現了彿教的輪廻觀唸和虛幻不實的世界觀,而“劫後灰”和“雨花台”則隱喻了歷史的滄桑和人生的苦難。最後兩句“丹霞欲共閒雲去,日夕驚心白發催”則抒發了詩人對超脫世俗的曏往和對衰老的憂慮,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豐富。

葉挺英

葉挺英,歸善人。紹履季子。傳附見清雍正《歸善縣誌》卷一七《葉紹履傳》。 ► 3篇诗文

葉挺英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