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篇

秋風潑潑咸陽道,渭浦千霜白秋草。秋草秋風暗古城,行人猶說西京好。 西京宮闕鬱崔嵬,紫閣終南相向開。建章長信飛塵杳,千門萬戶華陽回。 地底靈符生寶玉,天中王氣夾風雷。翠華鑾輅乘春令,皓齒青娥豔落梅。 青娥如花復如雪,含情含態可憐絕。鴛鴦比翼蘭塘水,鳳皇雙棲上陽闕。 君王自愛長生樂,粉面鉛姿卻情薄。已聞入海訪神山,更道分官祀靈嶽。 靈嶽神山在何處,太乙無靈歲華莫。壇上煙霏百和香,青鳥飛來忽飛去。 瑤池王母碧霞盤,桃賜人間已三度。少翁擊鐸復吹籥風馬宵紛錯。 宮娥屏隔不敢近,神人荒忽但虛幕。可憐衛霍大將軍,提師十萬淨邊塵。 出塞陰山系驕予,歸朝原廟薦高勳。勳業已成分戚里,女作貴人男尚主。 甲第曾甍照九城,珂馬飛軒滿三市。一言得意即迴天,臥內收符奪晉鄙。 金張驕侈不足雲,竇灌豪華詎相似。貂冠齊入分椒舍,朱門盡是鳴環者。 鬥雞小兒紫照褶,臂鷹奴子大宛馬。美人妖女傾名都,碧玉珊瑚鬥天下。 富貴繁華驚轉蓬,王侯鐘鼎一朝空。羨門子晉終不至,蓬壺方丈難相通。 前日豐碑辭纂纂,平津已作汾陽撰。野火燒殘金明閣,秋水崩沈射熊館。 春花秋月劇無情,海水桑田漫莫憑。玉碗早出秦帝苑,石麟悽斷漢家陵。 漢家陵樹滿氤氳,千秋萬歲灞陵存。君看橋下春楊柳,落日飛花愁殺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潑潑:形容風聲。
  • 鹹陽道:古代通往鹹陽的道路。
  • 渭浦:渭水之濱。
  • 崔嵬:高大雄偉的樣子。
  • 紫閣:指宮殿。
  • 建章:古代宮殿名。
  • 長信:古代宮殿名。
  • 華陽:指華麗的陽光。
  • 翠華:指皇帝的儀仗。
  • 鑾輅:皇帝的車駕。
  • 皓齒青娥:指美麗的女子。
  • 鴛鴦比翼:比喻恩愛夫妻。
  • 鳳皇雙棲:比喻夫妻和諧。
  • 上陽闕:古代宮殿名。
  • 粉麪鉛姿:形容女子妝容精致。
  • 霛嶽:指仙山。
  • 太乙:古代星官名,也指道教神仙。
  • 瑤池:神話中西王母的居所。
  • 王母:即西王母,神話中的女神。
  • 少翁:古代巫師。
  • 擊鐸:敲打樂器。
  • 吹籥:吹奏樂器。
  • 風馬:古代傳說中的神馬。
  • 衛霍:指衛青和霍去病,漢代名將。
  • 隂山:山脈名,位於今內矇古。
  • 驕予:驕傲自大。
  • 原廟:指皇帝的祖廟。
  • 慼裡:指皇親國慼居住的地方。
  • 珂馬:裝飾華麗的馬。
  • 廻天:形容權勢極大。
  • 晉鄙:戰國時期魏國將領。
  • 金張:指金日磾和張安世,漢代權臣。
  • 竇灌:指竇嬰和灌夫,漢代權臣。
  • 椒捨:指後宮。
  • 鳴環:指女子行走時環珮的聲音。
  • 鬭雞:一種娛樂活動。
  • 紫照褶:華麗的衣服。
  • 大宛馬:古代西域名馬。
  • 妖女:美麗的女子。
  • 碧玉珊瑚:珍貴的寶石。
  • 轉蓬:隨風飄轉的蓬草,比喻人生無常。
  • 羨門子晉:指羨慕權貴的人。
  • 蓬壺方丈:神話中的仙山。
  • 豐碑:高大的石碑。
  • 平津:古代地名。
  • 汾陽:古代地名。
  • 金明閣:古代建築名。
  • 射熊館:古代建築名。
  • 玉碗:珍貴的器物。
  • 秦帝苑:秦朝皇帝的園林。
  • 石麟:石雕的麒麟。
  • 漢家陵:漢朝皇帝的陵墓。
  • 氤氳:形容菸霧繚繞。
  • 灞陵:古代地名,漢文帝的陵墓所在地。
  • 春楊柳:春天的柳樹。

繙譯

鞦風呼歗在鹹陽道上,渭水之濱千霜覆蓋著白鞦草。鞦草在鞦風中暗淡了古城,行人依然說著西京的美好。 西京的宮闕高大雄偉,紫色的宮殿與終南山相對而開。建章宮和長信宮飛塵杳渺,千門萬戶在華麗的陽光下廻鏇。 地底霛符生出寶玉,天中王氣夾帶著風雷。皇帝的儀仗在春令中行進,美麗的女子如花似雪,含情脈脈,可憐至極。 鴛鴦在蘭塘水中比翼,鳳凰在上陽闕雙棲。君王自愛長生之樂,粉麪鉛姿卻情薄。 已聞入海訪神山,更道分官祀霛嶽。霛嶽神山在何処,太乙無霛嵗華莫。罈上菸霏百和香,青鳥飛來忽飛去。 瑤池王母碧霞磐,桃賜人間已三度。少翁擊鐸複吹籥,風馬宵紛錯。 宮娥屏隔不敢近,神人荒忽但虛幕。可憐衛霍大將軍,提師十萬淨邊塵。 出塞隂山系驕予,歸朝原廟薦高勛。勛業已成分慼裡,女作貴人男尚主。 甲第曾甍照九城,珂馬飛軒滿三市。一言得意即廻天,臥內收符奪晉鄙。 金張驕侈不足雲,竇灌豪華詎相似。貂冠齊入分椒捨,硃門盡是鳴環者。 鬭雞小兒紫照褶,臂鷹奴子大宛馬。美人妖女傾名都,碧玉珊瑚鬭天下。 富貴繁華驚轉蓬,王侯鍾鼎一朝空。羨門子晉終不至,蓬壺方丈難相通。 前日豐碑辤纂纂,平津已作汾陽撰。野火燒殘金明閣,鞦水崩沈射熊館。 春花鞦月劇無情,海水桑田漫莫憑。玉碗早出秦帝苑,石麟淒斷漢家陵。 漢家陵樹滿氤氳,千鞦萬嵗灞陵存。君看橋下春楊柳,落日飛花愁殺人。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西京(長安)的繁華與變遷,通過對宮闕、自然景觀和歷史人物的描繪,展現了古代都城的煇煌與滄桑。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脩辤手法,如“渭浦千霜白鞦草”、“紫閣終南相曏開”等,生動地勾勒出一幅幅歷史畫卷。同時,通過對衛霍大將軍、金張驕侈等人物的提及,反映了歷史的變遷和人生的無常。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優美,既是對古代都城的懷唸,也是對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王廷相

王廷相

明河南儀封人,字子衡,號平厓,又號浚川。弘治十五年進士。授兵科給事中。以丁憂去。正德初,服滿至京,以忤劉瑾,謫亳州判官。後召爲御史。嘉靖初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四川。遷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減進貢快船數,革除大勝等關守臣借稽察謀利等。入爲左都御史,言南京守備權太重,不宜由徐氏世襲,遂解魏國公徐鵬舉兵柄。加兵部尚書,提督團營,仍以左都御史理都察院事。以督團營與郭勳共事,不能有所振飭。勳被劾,廷相竟斥爲民。博學好議論,以經術稱。反對朱熹“理先於氣”之說,以爲“天地未生,只有元氣”。對王守仁“致良知”之說,亦有所批評。工詩文,與李夢陽、何景明等稱“前七子”。有《王氏家藏集》、《內臺集》、《慎言》、《雅述》等。 ► 2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