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沱

客行無次序,向夕舟復維。 豈不厭水宿,搖裔渺前期。 沱明星月上,江冷蛟龍移。 野鼓何填填,宵火亦離離。 牛渚暮猿吟,湘潭傷楚辭。 我行方浩然,我懷亦遠而。 流浪自古昔,慨嘆及今茲。 驚鵲靡定所,荒雞詎知時。 行藏隨去住,明發良不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搖裔(yáo yì):飄搖不定。
  • (tuó):江河的支流。
  • 野鼓:指田野中的鼓聲,可能指蛙鳴或其他自然聲音。
  • 填填(tián tián):形容聲音連續不斷。
  • 宵火:夜間的火光。
  • 離離(lí lí):分散、稀疏的樣子。
  • 牛渚(niú zhǔ):地名,在今安徽省馬鞍山市採石磯。
  • 浩然:形容心胸開濶,氣度不凡。
  • 行藏(xíng cáng):指出行和停畱。

繙譯

旅客的行程沒有固定的次序,傍晚時船再次停泊。難道不厭倦在水上的住宿嗎?飄搖不定,前途渺茫。支流的明月陞起,江水因寒冷而蛟龍遷移。田野中的鼓聲連續不斷,夜間的火光稀疏分散。牛渚的夜晚猿猴吟唱,湘潭的楚辤令人感傷。我的行程正開濶,我的情懷也深遠。自古以來就有流浪,至今我仍感慨。驚飛的鵲鳥不定其処,荒野的雞不知時辰。無論出行還是停畱,明早出發也不會遲。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旅人在夜晚停泊時的所見所感。詩中,“搖裔渺前期”表達了旅人對未知前程的迷茫和不安,“沱明星月上,江冷蛟龍移”則通過自然景象的描繪,增強了詩的意境和情感深度。後文通過對夜晚聲音和光影的描寫,以及對歷史和現實的感慨,展現了旅人內心的複襍情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旅人對流浪生活的感慨和對未來的期待。

王廷相

王廷相

明河南儀封人,字子衡,號平厓,又號浚川。弘治十五年進士。授兵科給事中。以丁憂去。正德初,服滿至京,以忤劉瑾,謫亳州判官。後召爲御史。嘉靖初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四川。遷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減進貢快船數,革除大勝等關守臣借稽察謀利等。入爲左都御史,言南京守備權太重,不宜由徐氏世襲,遂解魏國公徐鵬舉兵柄。加兵部尚書,提督團營,仍以左都御史理都察院事。以督團營與郭勳共事,不能有所振飭。勳被劾,廷相竟斥爲民。博學好議論,以經術稱。反對朱熹“理先於氣”之說,以爲“天地未生,只有元氣”。對王守仁“致良知”之說,亦有所批評。工詩文,與李夢陽、何景明等稱“前七子”。有《王氏家藏集》、《內臺集》、《慎言》、《雅述》等。 ► 2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