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梅花引 · 病中口占示劉生

和鐙和影一雙雙。耐淒涼。盡淒涼。天也難教,病骨老來降。還欲其天爭旖旎,空碧裏,弄輕狂、競飛霜。 飛霜。飛霜。夜何長。有難忘。自難忘。夢也夢也,還認得、煙水微茫。待把疏星,斜月與分張。一葉暗飄風不定,飛去也,盡飄零、在回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和鐙和影一雙雙:和鐙(dèng)指的是與燈光相伴,和影則是與影子相伴。這裏形容夜晚燈光下,人與影子相依爲命的情景。
  • 旖旎:yǐ nǐ,形容景色柔美、風光旖旎。
  • 空碧:指天空的藍色。
  • 弄輕狂:形容行爲輕浮、不拘小節。
  • 飛霜:比喻寒冷的天氣或悲傷的情緒。
  • 煙水微茫:形容景色朦朧,如同煙霧籠罩的水面。
  • 分張:分散,這裏指分散注意力或分享心情。
  • 回塘:迴旋的水塘,這裏比喻人生的曲折和不確定性。

翻譯

燈光與影子相伴,形成了一對對的雙雙。我忍受着淒涼,儘管淒涼。連天也難以讓我的病骨在老來時得到緩解。我仍然想要與天爭那柔美的風光,但在空曠的碧空中,只有輕浮的行爲在空中飛舞,競相帶來霜寒。

霜寒,霜寒,夜晚爲何如此漫長。有無法忘懷的事情,自然難以忘懷。在夢中,夢中,我仍然能認出那朦朧的煙水景色。我想要把那稀疏的星光和斜掛的月亮分享。一陣風突然吹過,一葉飄搖不定,飛走了,盡是飄零,落在迴旋的水塘中。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病中夜晚的孤獨與淒涼,通過燈光與影子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無奈和對美好事物的嚮往。詩中「和鐙和影一雙雙」形象地描繪了夜晚的孤寂,而「天也難教,病骨老來降」則深刻反映了作者對生命無常的感慨。後文通過夢境與現實的交織,展現了作者對往昔美好時光的懷念,以及對未來的不確定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表達了作者在病痛中對生命意義的深刻思考。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