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劉修可大歸省
梓里誰投分,燕臺此盍簪。
石磨脂玉潤,月浸鏡潭深。
氣焰橫千丈,才猷迥百尋。
螭頭編斧藻,犀畔紀綸音。
翠拾蘭丁禿,明敲瓦缶瘖。
三年西掖夢,終夜北堂心。
恩隔魂消渴,章投詔允欽。
秋高鴻度塞,雲暮鳥依林。
李密孤情切,劉筠高義真。
不堪重回首,相對又分襟。
路入西江遠,天浮南海陰。
長亭一樽酒,惆悵莫停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梓里(zǐ lǐ):故鄉。
- 燕臺(yàn tái):指京城。
- 盍簪(hé zān):指朋友相聚。
- 脂玉:比喻美玉。
- 月浸:月光照射。
- 氣焰:氣勢。
- 才猷(cái yóu):才智和謀略。
- 百尋:形容極高。
- 螭頭(chī tóu):古代傳說中的動物,常用於裝飾。
- 斧藻:修飾。
- 綸音(lún yīn):皇帝的詔令。
- 蘭丁:指蘭花的香氣。
- 瓦缶(wǎ fǒu):古代的打擊樂器。
- 西掖(xī yè):指朝廷的西側,代指朝廷。
- 北堂:指母親的居所。
- 鴻度:大雁飛過。
- 劉筠(liú yún):人名,此處指劉修可。
- 分襟(fēn jīn):分別。
- 西江:指長江上游。
- 南海:指中國南部的海域。
- 長亭:古代設在路旁的亭子,常用作餞別之所。
翻譯
故鄉中誰與我情投意合,在京城我們相聚一堂。 美玉經過雕琢更顯潤澤,月光照射在深潭上。 你的氣勢橫掃千丈,才智和謀略高聳入雲。 在朝廷中你編纂文藻,記錄皇帝的詔令。 蘭花的香氣被拾起,瓦缶的聲音被敲響。 三年的朝廷夢想,終夜思念母親的心。 恩情隔絕讓人魂牽夢繞,詔令投遞得到批准。 秋天大雁飛過邊塞,雲朵中鳥兒依偎在林間。 李密孤立無援的情感真切,劉筠的高義真實可信。 不忍再次回首往事,面對面的我們又要分別。 路途延伸到遙遠的西江,天空覆蓋着南海的陰雲。 在長亭中舉杯共飲,惆悵之情不要停下斟酒。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與友人劉修可的深厚情誼及分別時的不捨。詩中通過「梓里」、「燕臺」等詞語展現了故鄉與京城的對比,以及友人間的相聚與離別。同時,通過「氣焰橫千丈,才猷迥百尋」等句,讚美了劉修可的才華與氣勢。結尾處的「長亭一樽酒,惆悵莫停斟」則表達了深深的離別之情和不捨之意,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
王縝
明廣東東莞人,字文哲。弘治六年進士。授兵科給事中,強直敢言。正德初爲雲南左參政,忤劉瑾,藉故罰米五百石,售家產以償。累遷右副都御史,巡撫蘇鬆諸府,督兵殲劉七於狼山。世宗即位,升南京戶部尚書。卒官。
► 420篇诗文
王縝的其他作品
- 《 柘臯祖營與王鰲王玘宗族夜酌在巢縣三十里地名九衝屯 》 —— [ 明 ] 王縝
- 《 玉堂即事 》 —— [ 明 ] 王縝
- 《 次沈繩齋省參韻 》 —— [ 明 ] 王縝
- 《 題荊山別號爲司馬王惟綱作 》 —— [ 明 ] 王縝
- 《 與彭總制幸庵侍御汪端甫正即鮑繼文主政張德容同遊金山寺次戴鬆崖大司寇韻 》 —— [ 明 ] 王縝
- 《 偶成次前韻兼柬祁致和大參 其一 》 —— [ 明 ] 王縝
- 《 又疊前韻答黃伯固大理 》 —— [ 明 ] 王縝
- 《 再和沈繩齋與沐錦衣倡和圖 》 —— [ 明 ] 王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