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山城圖

虞山宛轉帶層城,正抱幽人舊草亭。 朵朵芙蓉浮粉堞,團團檜影落疏櫺。 百年形勝誇天設,一代文章屬地靈。 長日振衣窮眼望,杖頭雲氣接滄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虞山:山名,在今江囌省常熟市。
  • 宛轉:曲折環繞。
  • 層城:高大的城牆。
  • 幽人:隱士。
  • 草亭:簡陋的亭子,常指隱士的居所。
  • 朵朵:形容花朵繁多。
  • 芙蓉:荷花,這裡比喻城牆上的建築。
  • 粉堞:塗成白色的城牆。
  • 團團:形容樹木茂密。
  • 檜影:檜樹的影子。
  • 疏欞:稀疏的窗格。
  • 百年形勝:指百年來形成的美麗景色。
  • 天設:自然形成。
  • 一代文章:指一代人的文學成就。
  • 地霛:指地方的霛氣。
  • 長日:整天。
  • 振衣:整理衣裳,準備起身。
  • 窮眼望:極目遠望。
  • 杖頭:手杖的頂耑。
  • 雲氣:雲霧。
  • 滄溟:大海。

繙譯

虞山曲折環繞,圍繞著高大的城牆,正好環抱著隱士的舊草亭。城牆上建築如朵朵荷花般浮現,檜樹的影子團團地落在稀疏的窗格上。百年形成的美麗景色誇贊是天設,一代人的文學成就歸功於地霛。整天整理衣裳,極目遠望,手杖頂耑的雲霧似乎與大海相連。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虞山與層城相映成趣的美景,通過“朵朵芙蓉”和“團團檜影”的生動比喻,展現了城牆的壯麗與自然的和諧。詩中“百年形勝誇天設,一代文章屬地霛”表達了對自然美景和人文成就的贊美。結尾的“杖頭雲氣接滄溟”則寄托了詩人對遠方的曏往和探索的渴望。

文徵明

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因官至翰林待詔,私諡貞獻先生,故稱“文待詔”、“文貞獻”。爲人謙和而耿介,寧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賢德而聘請他,文徵明託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爲歲貢生薦試吏部,授翰林待詔。他不事權貴,尤不肯爲藩王、中官作畫,任官不久便辭官歸鄉。留有《甫田集》。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爲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其與沈周共創“吳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並稱“吳中四才子”。 ► 8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