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人歸朝歌
兒胡兒,女胡女,女嫁胡兒娶胡婦。唯有老身從漢來,椎結氈裘作胡語。
當時從駕土木間,匈奴驅我不得還。朝看鷂兒嶺,暮宿木葉山。
昔聞青冢今始睹,幾過蘇卿持節處。胡風獵獵胡霜飛,聽罷胡笳淚如注。
胡中洵樂漢自親,呼韓猶作南朝賓。款關不用通事語,三十年前我漢人。
奉天殿前拜天子,封爵歸來認鄰里。南街北巷爭聚觀,家人見我還驚起。
男襲冠裳女繡襦,今日漢入昨日胡。回思李陵並衛律,漠北高墳空突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椎結(zhuī jié):形容頭髮蓬亂。
- 氈裘(zhān qiú):指用氈和皮毛製成的衣服,常用來指代北方民族的服飾。
- 胡笳(hú jiā):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樂器,類似於笛子。
- 洵樂(xún lè):確實快樂。
- 呼韓:指匈奴的單于。
- 款關:指通關,通過關口。
- 通事:指翻譯。
- 奉天殿:明朝皇宮中的一座重要宮殿。
- 封爵:封賜爵位。
- 繡襦(xiù rú):繡花的短上衣。
- 李陵:西漢名將,後投降匈奴。
- 衛律:西漢時期的人物,曾被匈奴俘虜。
- 突兀(tū wù):高聳突出的樣子。
翻譯
兒子是胡人,女兒是胡人,女兒嫁給胡人,兒子娶了胡人的媳婦。只有我這個老人是從漢地來的,頭髮蓬亂,穿着氈裘,說着胡人的語言。
當年我在土木堡從軍,匈奴把我抓走,無法返回。早上在鷂兒嶺看守,晚上住在木葉山。
過去聽說過青冢,現在終於親眼看到,幾次經過蘇武持節的地方。胡地的風獵獵作響,胡地的霜飛舞,聽完胡笳曲,我的淚水如注。
胡地確實快樂,而漢地自然親近,呼韓單于仍然是南朝的賓客。通關不需要翻譯,三十年前我就是漢人。
在奉天殿前拜見天子,被封賜爵位後回到故鄉,鄰居們爭相圍觀,家人見到我驚訝地站了起來。
男人們穿着華麗的衣服,女人們穿着繡花的短上衣,今天我是漢人,昨天我還是胡人。回想李陵和衛律,漠北的高墳空空地聳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從漢地被俘至胡地,最終又迴歸漢地的老人的經歷和感慨。詩中通過對胡地生活的描寫,展現了老人的孤獨和思鄉之情。同時,通過對比胡地和漢地的生活,表達了對漢地的深厚感情和對自由的渴望。詩的結尾通過提及歷史人物李陵和衛律,暗示了歷史的滄桑和個人的命運無常。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故國的眷戀和對自由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