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高良新知歸州

· 王鏊
江上青山識秭歸,江邊弔古駐巖昪。 夢中馬耳先曾到,行處人煙亦已稀。 屈子宅空江渺渺,昭君村在雨霏霏。 使君撫字知多術,夔府如今正阻飢。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秭歸:地名,位於今湖北省西部,長江北岸。
  • 弔古:憑弔古蹟。
  • 巖昪(yán biàn):山岩上的平地。
  • 馬耳:山名,位於今湖北省秭歸縣東南。
  • 撫字:撫育百姓。
  • 夔府:即夔州,古地名,今重慶市奉節縣一帶。
  • 阻飢:因災害或戰亂而導致的饑荒。

翻譯

江上的青山讓我認出了秭歸,江邊我停下腳步在山岩上憑弔古蹟。 夢中我曾先到馬耳山,如今行走之處人煙稀少。 屈原的宅邸空空蕩蕩,江水茫茫;昭君的村落籠罩在細雨中。 作爲使君,你撫育百姓定有良策,而如今的夔州正遭受饑荒。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送別高良新知歸州時的深情。詩中通過對秭歸、馬耳山、屈子宅、昭君村等地的描繪,展現了秭歸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自然風光。後兩句則表達了對高良新知歸州撫育百姓、解決夔州饑荒的期望。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民生的深切關懷。

王鏊

王鏊

明蘇州府吳縣人,字濟之。十六歲時,國子監諸生即傳誦其文。成化十一年進士,授編修。閉門讀書,遠避權勢。本與外戚壽寧侯張巒有連,亦不相往來。弘治時歷侍講學士,充講官,擢吏部右侍郎。以憂去。正德初進戶部尚書、文淵閤大學士,入閣時大權盡歸劉瑾,鏊初開誠與言,偶見聽納,後瑾專橫更甚,禍流搢紳,鏊不能救,乃辭官而去。博學有識鑑,經學通明,制行修謹,文章修潔。有《姑蘇志》、《震澤集》、《震澤長語》等。 ► 8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