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河南巡撫楊貫之

· 王鏊
災殃橫被十三州,百萬蒼生手撫柔。 憲府乍臨新邑洛,宣房已復舊河流。 衣冠南渡仍餘宋,瀍澗東來尚自周。 列郡分明望丰采,安危須共主分憂。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災殃:災難。
  • 橫被:廣泛覆蓋。
  • 十三州:指當時中國的十三個行政區域。
  • 蒼生:百姓。
  • 手撫柔:親手安撫。
  • 憲府:指官府。
  • 乍臨:剛剛到達。
  • 新邑洛:新的都城洛陽。
  • 宣房:指官府的文書或命令。
  • 復舊河流:恢復原有的河流狀態。
  • 衣冠南渡:指士人南遷。
  • 瀍澗:兩條河流的名字,這裏指代洛陽。
  • 丰采:風采,指人的儀表和氣質。
  • 主分憂:與君主共同分擔憂慮。

翻譯

災難廣泛覆蓋了十三個州,百萬百姓得到了你的親手安撫。 官府剛剛到達新的都城洛陽,官府的命令已使河流恢復舊貌。 士人南遷後仍留有宋朝的遺風,瀍澗河流依舊流淌着周朝的氣息。 各地的官員都清楚地仰望着你的風采,安危之際,你必須與君主共同分擔憂慮。

賞析

這首作品讚頌了河南巡撫楊貫之的政績和品德。詩中,「災殃橫被十三州,百萬蒼生手撫柔」描繪了楊貫之在災難面前的安撫之功,體現了他的仁愛之心。「憲府乍臨新邑洛,宣房已復舊河流」則突出了他在新都城洛陽的治理成效,以及對自然環境的恢復。後兩句通過對歷史遺風的提及,強調了楊貫之在維護文化傳統方面的貢獻。最後,詩人呼籲楊貫之在國家安危之際,要與君主共同分擔憂慮,展現了他的忠誠與責任感。

王鏊

王鏊

明蘇州府吳縣人,字濟之。十六歲時,國子監諸生即傳誦其文。成化十一年進士,授編修。閉門讀書,遠避權勢。本與外戚壽寧侯張巒有連,亦不相往來。弘治時歷侍講學士,充講官,擢吏部右侍郎。以憂去。正德初進戶部尚書、文淵閤大學士,入閣時大權盡歸劉瑾,鏊初開誠與言,偶見聽納,後瑾專橫更甚,禍流搢紳,鏊不能救,乃辭官而去。博學有識鑑,經學通明,制行修謹,文章修潔。有《姑蘇志》、《震澤集》、《震澤長語》等。 ► 8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