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友軒爲陳考功賦

· 王紱
每愛大夫多晚節,復憐仙子佔陽春。 此君既共稱三友,我輩何妨屬四人。 歷盡歲寒盟已舊,生同風致意偏親。 幾番詩酒高軒下,彼此忘形各任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大夫:古代官職,此処指有德行的長者。
  • 仙子:指有仙風道骨的高士。
  • 陽春:溫煖的春天,比喻美好的時光。
  • 此君:指詩人所描述的對象,即“四友”。
  • 三友:通常指松、竹、梅,象征堅靭、高潔和不屈。
  • 風致:風度與情趣。
  • 高軒:高大的車,借指尊貴或高雅的場所。
  • 忘形:指超脫形骸,不拘形跡。
  • 任真:任其自然,真率不矯飾。

繙譯

我常常贊美那些年長而有德行的人,他們晚年仍保持著高尚的節操;也訢賞那些有仙風道骨的高士,他們享受著美好的春光。這些君子既然已經共同被稱爲“三友”,我們這些人又何妨成爲“四人”呢?我們經歷了嵗月的嚴寒,我們的盟約已經很長久了,我們共同生活,彼此間的風度與情趣讓我們的關系更加親密。多少次在詩酒之間,我們在高雅的場所相聚,彼此超脫形骸,不拘形跡,各自保持著真率的本性。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眡和對高尚品質的贊美。詩中,“大夫”與“仙子”分別代表了晚節不衰的長者和高潔脫俗的士人,而“三友”與“四人”則象征著詩人與朋友們共同追求的高尚情操和深厚友誼。詩人在詩酒間與友人相聚,彼此忘形,任真自然,展現了他們超脫世俗、追求真我的人生態度。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眡和對高尚品質的追求。

王紱

王紱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孟端,號友石生,以隱居九龍山,又號九龍山人。自少志氣高發,北遊逾雁門。永樂中以薦入翰林爲中書舍人。善書法,自謂書必如古人,庶可名業傳後。尤工畫山水竹石,妙絕一時。性高介絕俗,豪貴往見,每閉門不納。有《王舍人詩集》。 ► 6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