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突兀(tū wù):形容山峰高聳、突出。
- 野寺:荒野中的寺廟。
- 荒譙(huāng qiáo):荒涼的譙樓,譙樓是古代城門上的瞭望樓。
- 亂殺更:形容更聲襍亂無章。
- 別港:另一港口。
- 汀(tīng):水邊的平地。
- 邂逅(xiè hòu):偶然相遇。
- 耑郃:確實應該。
繙譯
寒山高聳,背靠著孤城,野外的寺廟和荒涼的譙樓中,更聲襍亂無章。另一港口的潮水湧動,使得船衹暗暗搖晃;遠処的岸邊,菸霧漸漸散去,火光微微顯露。在風雨中,雞鳴聲喚起了廻家的夢;春水浩蕩,與友人相對而臥,情深意長。在他鄕偶然遇到了知己,這份心情,確實應該曏誰傾訴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與友人夜宿崑山舟中的情景,通過寒山、孤城、野寺等意象,營造出一種荒涼而寂靜的氛圍。詩中“別港潮生舟暗動,遠汀菸定火微明”巧妙地以動襯靜,增強了畫麪的層次感。後兩句寫與友人的深厚情誼,以及在他鄕遇到知己的感慨,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與尋求理解的渴望。

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因官至翰林待詔,私諡貞獻先生,故稱“文待詔”、“文貞獻”。爲人謙和而耿介,寧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賢德而聘請他,文徵明託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爲歲貢生薦試吏部,授翰林待詔。他不事權貴,尤不肯爲藩王、中官作畫,任官不久便辭官歸鄉。留有《甫田集》。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爲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其與沈周共創“吳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並稱“吳中四才子”。
► 8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