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直有感

天上樓臺白玉堂,白頭來作祕書郎。 退朝每傍花枝入,儤直遙聞刻漏長。 鈴索蕭閒青瑣靜,詞頭爛熳紫泥香。 野人不識瀛洲樂,清夢依然在故鄉。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內直:指在朝廷中值班。
  • 白玉堂:指宮廷中的樓臺,象徵高貴和純潔。
  • 祕書郎:古代官職名,負責文書工作。
  • 儤直(bào zhí):連續值班。
  • 刻漏:古代計時器,這裏指時間。
  • 鈴索:指宮廷中的鈴聲,用於傳遞信號。
  • 青瑣:宮門上的裝飾,也指宮廷。
  • 詞頭:指詩文的起始部分。
  • 紫泥:指皇帝的詔書,因用紫色泥封而得名。
  • 瀛洲:神話中的仙境,這裏比喻朝廷。

翻譯

在天上的樓臺白玉堂,白髮蒼蒼的我來擔任祕書郎。 退朝後我常沿着花枝走入,連續值班時聽到刻漏聲顯得時間漫長。 宮廷中的鈴聲稀疏,青瑣靜謐,詩文的起始部分絢爛多彩,紫泥詔書散發着香氣。 我這個鄉野之人不懂得朝廷的樂趣,清夢依舊停留在故鄉。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文徵明在朝廷中的生活感受。詩中,「白玉堂」和「祕書郎」展現了他的官職與工作環境的高貴與莊嚴。通過「退朝每傍花枝入」和「儤直遙聞刻漏長」,表達了他對日常工作的細緻觀察和時間流逝的感慨。後兩句則通過對比宮廷的寧靜與繁華,以及自己對故鄉的思念,抒發了對朝廷生活的疏離感和對家鄉的深情眷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文徵明深厚的文學功底和獨特的情感表達。

文徵明

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因官至翰林待詔,私諡貞獻先生,故稱“文待詔”、“文貞獻”。爲人謙和而耿介,寧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賢德而聘請他,文徵明託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爲歲貢生薦試吏部,授翰林待詔。他不事權貴,尤不肯爲藩王、中官作畫,任官不久便辭官歸鄉。留有《甫田集》。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爲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其與沈周共創“吳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並稱“吳中四才子”。 ► 8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