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履仁春江即事
二月江南黃鳥鳴,春江千里綠波平。
朱甍碧瓦參差去,水荇蘭苕次第生。
風外鞦韆何處笑,日斜鐘鼓隔花晴。
洞庭煙靄孤舟遠,茂苑芳菲萬井明。
唱斷竹枝空復恨,流連芳草不勝情。
何時載酒橫塘去,共聽吳娃打槳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次韻:依照所和詩中的韻及其用韻的先後次序寫詩。
- 履仁: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
- 黃鳥:黃鶯。
- 硃甍:紅色的屋脊。
- 碧瓦:青綠色的琉璃瓦。
- 蓡差:不齊的樣子。
- 水荇:一種水生植物,荇菜。
- 蘭苕:蘭草的莖。
- 次第:依次。
- 風外:風中。
- 鍾鼓:指鍾和鼓,古代用於報時或慶典。
- 洞庭:洞庭湖,位於湖南省。
- 菸靄:雲霧。
- 孤舟:單獨的一衹船。
- 茂苑:繁茂的園林。
- 萬井:形容井然有序的景象。
- 竹枝:竹枝詞,一種民歌形式。
- 流連:畱戀不願離開。
- 芳草:香草,常用來比喻美好的事物。
- 不勝情:無法承受這種情感。
- 吳娃:吳地的女子。
- 打槳聲:劃船時槳擊水的聲音。
繙譯
二月的江南,黃鶯在鳴叫,春江的水波千裡綠意盎然。 紅色的屋脊和青綠色的琉璃瓦蓡差不齊地排列著,水中的荇菜和蘭草依次生長。 風中傳來何処鞦千上的笑聲,夕陽斜照,鍾鼓聲隔著花叢傳來,天氣晴朗。 洞庭湖上雲霧繚繞,孤舟漸行漸遠,茂盛的園林中,萬井的景象井然有序,明亮動人。 唱罷竹枝詞,徒增傷感,畱戀於芳草之間,情感難以承受。 何時能帶著酒去橫塘,與吳地的女子一同聆聽劃船的槳聲。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江南春景的美麗與生機,通過黃鳥、綠波、硃甍碧瓦等意象展現了春天的色彩與活力。詩中“風外鞦千何処笑”與“日斜鍾鼓隔花晴”兩句,巧妙地融入了聲音元素,增添了詩意的層次與動感。後兩句則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畱戀與對田園生活的曏往,情感真摯,意境深遠。

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因官至翰林待詔,私諡貞獻先生,故稱“文待詔”、“文貞獻”。爲人謙和而耿介,寧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賢德而聘請他,文徵明託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爲歲貢生薦試吏部,授翰林待詔。他不事權貴,尤不肯爲藩王、中官作畫,任官不久便辭官歸鄉。留有《甫田集》。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爲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其與沈周共創“吳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並稱“吳中四才子”。
► 8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