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瑯琊(láng yá):山名,位於今安徽省滁州市西南。
- 草堂:簡陋的房屋,常指文人隱居的地方。
- 寄放:暫時放置。
- 谿鹿巖僧:指山中的僧侶,與自然和諧共処。
- 閒(xián):同“閑”,悠閑。
- 冰雪:寒冷的冰雪。
- 草木死:草木因寒冷而枯死。
- 山石頑:山石堅硬,不易被風化。
- 《六經》:指儒家經典,包括《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樂經》、《春鞦》。
- 散地:散落的地方。
- 叢棘被道:道路被荊棘覆蓋。
- 刊刪:刪改,整理。
- 敺馳:奔波勞碌。
- 二三子:幾個人,指朋友或弟子。
- 鳳圖:比喻美好的未來或理想。
- 不出:不出現,不實現。
- 吾將還:我將返廻。
繙譯
我的草堂暫時放置在瑯琊山間,與谿邊的鹿和巖上的僧侶共享這份悠閑。 寒冷的冰雪能夠使草木枯死,但春風卻無法融化堅硬的山石。 《六經》散落各地,無人收拾;道路被荊棘覆蓋,誰來整理? 唉,奔波勞碌的二三好友,美好的未來若不出現,我將選擇返廻。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曏往和對現實世界的失望。詩中,“草堂寄放瑯琊間”描繪了詩人簡樸的隱居環境,“谿鹿巖僧且共閒”則進一步以自然和諧的景象來象征詩人心中的理想生活。後兩句通過對自然現象的描寫,隱喻了詩人對現實世界的無奈和對理想的追求。最後,詩人表達了對未來的不確定感,以及在理想無法實現時的歸隱之唸。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透露出詩人對世事的深刻洞察和對個人命運的感慨。

王守仁
明浙江餘姚人,初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子。十五歲訪客居庸、山海間,縱觀山川形勝。好言兵,善射。弘治十二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正德初,忤劉瑾,廷杖,謫貴州龍場驛丞。瑾誅,任廬陵知縣。十一年,累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鎮壓大帽山、浰頭、橫水等處山寨凡八十四處民變,設崇義、和平兩縣。十四年,平寧王朱宸濠之亂。世宗時封新建伯。嘉靖六年總督兩廣兼巡撫,鎮壓斷藤峽瑤民八寨。先後用兵,皆成功迅速。以病乞歸,行至南安而卒。其學以致良知爲主,謂格物致知,當自求諸心,不當求諸物。弟子極衆,世稱姚江學派。以曾築室陽明洞中,學者稱陽明先生。文章博大昌達,初刻意爲詞章,後不復措意工拙,而行墨間自有俊爽之氣。有《王文成公全書》。
► 928篇诗文
王守仁的其他作品
- 《 登金山 》 —— [ 明 ] 王守仁
- 《 鸚鵡和胡韻 》 —— [ 明 ] 王守仁
- 《 陟湘於邁岳麓是尊仰止先哲因懷友生麗澤興感伐木寄言二首 其二 (赴謫詩。正德丁卯年赴謫貴陽龍場驛作) 》 —— [ 明 ] 王守仁
- 《 無相寺三首 》 —— [ 明 ] 王守仁
- 《 傳習錄 · 卷下 · 門人黃省曾錄 · 六十 》 —— [ 明 ] 王守仁
- 《 別方叔賢四首 其一 (京師詩。正德庚午年十月,陞南京刑部主事。辛未年入覲,調北京吏部主事作) 》 —— [ 明 ] 王守仁
- 《 傳習錄 · 捲上 · 門人陸澄錄 · 三 》 —— [ 明 ] 王守仁
- 《 傳習錄 · 卷下 · 門人黃省曾錄 · 六 》 —— [ 明 ] 王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