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下別張見室
洛陽千古地,人文盛復微。
圖書開洪荒,定鼎頌袞衣。
中興程伯仲,宗盟今有歸。
嵩山萬里闊,鳥兮任高飛。
師友荒巳久,不見所問津。
豈畏一日長,而急不於仁。
執鞭有所求,孰與所求真。
世路險且長,勉之在終身。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洛下:指洛陽。
- 張見室: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
- 圖書:指古代的典籍。
- 洪荒:指遠古時代,這裏比喻古代的知識和文化。
- 定鼎:指古代帝王定都,這裏比喻確立國家的根本。
- 袞衣:古代帝王或貴族的禮服,這裏象徵着權力和地位。
- 程伯仲:人名,可能是當時的知名人物。
- 宗盟:宗族或同盟。
- 嵩山:山名,位於河南省,是中國五嶽之一。
- 師友:指學問上的師長和朋友。
- 問津:原指詢問渡口,比喻尋求途徑或嘗試某事。
- 執鞭:指駕車,比喻追求。
翻譯
洛陽,一個歷史悠久的地方,人文薈萃卻又隱祕。 開啓古代典籍,探索遠古的知識,頌揚那些確立國家根本的帝王。 中興時期的程伯仲,如今宗族同盟有了歸宿。 嵩山廣闊無垠,自由的鳥兒可以任意高飛。 師長和朋友已經荒廢許久,不再有人尋求學問的途徑。 難道是害怕時間的短暫,而急於不追求仁德嗎? 駕車追求有其目的,但追求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世間的道路既險又長,終身都需要努力前行。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洛陽曆史文化的回顧和對當代人文衰微的感慨,表達了作者對學問追求和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詩中,「洛陽千古地,人文盛復微」一句,既讚美了洛陽的歷史地位,又暗含了對當下人文衰落的憂慮。後文通過對「圖書」、「定鼎」等詞語的運用,展現了古代文化的輝煌,而「師友荒巳久」則反映了作者對當下學問荒廢的失望。最後,作者以「世路險且長,勉之在終身」作爲結語,強調了人生道路的艱難和終身學習的重要性,體現了作者對學問和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堅定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