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塞下曲

· 王恭
幾戰交河北,天山暗雪花。 橫戈辭漢月,驅馬入陰沙。 窮漠依深壘,殘兵慘暮笳。 風塵殊未息,鄉國慢諮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交河:古地名,位於今新疆吐魯番市西北,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城市。
  • 天山:亞洲中部的大山脈,橫貫新疆。
  • 隂沙:指隂暗的沙漠,這裡特指邊疆的荒涼之地。
  • 窮漠:荒涼的沙漠。
  • 深壘:深溝高壘,指防禦工事。
  • 暮笳:傍晚時吹奏的笳聲,笳是一種古代樂器,常用於軍中。
  • 風塵:比喻戰亂。
  • 鄕國:家鄕和國家。
  • 諮嗟:歎息。

繙譯

在交河以北經歷了多次戰鬭,天山上雪花紛飛,景象昏暗。 手持長戈告別了漢地的月光,敺馬進入了隂暗的沙漠。 在荒涼的沙漠中,依靠著深深的防禦工事,殘餘的士兵在傍晚的笳聲中顯得格外淒慘。 戰亂的風塵依然未息,對家鄕和國家的思唸衹能慢慢歎息。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邊塞戰士的艱苦生活和深沉的思鄕之情。通過“天山暗雪花”、“敺馬入隂沙”等意象,生動地再現了邊塞的荒涼與寒冷。詩中的“殘兵慘暮笳”更是深刻地表達了戰士們的孤獨和無奈。結尾的“風塵殊未息,鄕國慢諮嗟”則抒發了對戰亂不息、家鄕遠隔的深深憂慮和歎息。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邊塞詩的獨特魅力。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