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行
朔胡乘月寇邊城,軍書插羽刺中京。天子金壇拜飛將,單于玉塞振佳兵。
騎射先鳴推任俠,龍韜決勝佇時英。聞有河湟客,愔愔理帷帟。
常山啓霸圖,汜水先天策。銜珠浴鐵向桑乾,釁旗膏劍指烏丸。
鳴雞已報關山曉,來雁遙傳沙塞寒。直爲甘心從苦節,隴頭流水鳴嗚咽。
邊樹蕭蕭不覺春,天山漠漠長飛雪。魚麗陣接塞雲平,雁翼營通海月明。
始看晉幕飛鵝入,旋聞齊壘啼烏聲。自從一戍燕支山,春光幾度晉陽關。
金河未轉青絲騎,玉箸應啼紅粉顏。鴻歸燕相續,池邊芳草綠。
已見氛清細柳營,莫更春歌落梅曲。烽沈竈減靜邊亭,海晏山空肅已寧。
行望鳳京旋凱捷,重來麟閣畫丹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朔胡:指北方的胡人。朔,shuò。
- 插羽:古代軍書插鳥羽以示緊急。
- 金壇:用金封的土壇。
- 單于:匈奴君主的稱號。
- 玉塞:玉門關。
- 龍韜:古代兵書《六韜》之一,泛指兵略、兵法。
- 愔愔:yīn yīn,和悅安舒的樣子。
- 帷帟:帷帳。
- 常山:即恆山。
- 汜水:sì shuǐ,水名。
- 銜珠:指駿馬。
- 浴鐵:浴血之鐵,指兵器。
- 桑乾:亦作「桑乾」。
- 釁旗:古代戰爭時殺人或殺牲以血塗旗。
- 膏劍:在劍鋒上抹油,指殺敵。
- 烏丸:亦作「烏桓」。
- 魚麗陣:古代戰陣名。
- 晉幕:指春秋時晉國的軍幕。
- 玉箸:玉製的筷子,此喻思婦的眼淚。
翻譯
北方胡人趁着月色侵犯邊疆城池,緊急軍書插上羽毛送往京城。天子在金壇拜封飛將軍,單于在玉塞整頓精銳兵馬。騎射出衆首先顯揚的是任俠之士,憑藉龍韜兵略定能期待傑出英雄。聽說有來自河湟的人,和悅地整理着帷帳。恆山開始展現爭霸的宏圖,汜水率先制定作戰計策。駿馬帶着兵器奔向桑乾,用鮮血塗旗用利劍指向烏丸。晨雞已經鳴叫表明關門山的天亮了,遠來的大雁傳來沙塞的寒冷。一直是心甘情願忍受苦難,隴頭的流水發出嗚咽之聲。邊疆的樹木蕭蕭作響不覺春天已到來,天山茫茫一片長久地飄着飛雪。魚麗陣和邊塞的雲齊平,雁翼營一直通向明月下的大海。開始看到敵軍像飛鵝墜入晉國軍幕,接着聽到齊壘傳來烏鴉啼叫之聲。自從在燕支山戍守,晉陽關經歷了多少回春光。青絲馬還未回來轉動,思婦應該流着淚哭泣。鴻雁歸來燕子相繼,池邊的芳草已綠。已能看到柳營氣氛清正,不要再唱春歌中落梅的曲調。烽火熄滅竈火減少邊境亭子安靜,大海平靜山川空曠一切都已安寧。期望看到回京城凱旋,再次到麒麟閣繪功臣畫像。
賞析
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邊疆戰爭的場景和軍事行動,展示了激烈的戰鬥、英雄的氣概以及對勝利的渴望。詩中通過「朔胡乘月寇邊城」等句展現了敵軍的侵犯,以及朝廷的應對,如拜飛將、整頓兵馬等。「騎射先鳴」「龍韜決勝」等體現了戰士們的英勇和軍事策略的重要。詩中對戰場氛圍和景色的描寫,如「邊樹蕭蕭」「天山漠漠長飛雪」等,渲染出邊疆的嚴酷和冷峻。「魚麗陣」「晉幕」等軍事元素的提及增加了詩的歷史感和真實感。同時,也描寫了征戰給人們帶來的思念和痛苦,如「玉箸應啼紅粉顏」。整首詩氣勢恢宏,既有戰爭的緊張激烈,也有期盼和平勝利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