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曲歌辭行路難五首

君不見道傍樹有寄生枝,青青鬱郁同榮衰。無情之物尚如此,爲人不及還堪悲。 父歸墳兮未朝夕,已分黃金爭田宅。高堂老母頭似霜,心作數支淚常滴。 我聞忽如負芒刺,不獨爲君空嘆息。古人尺布猶可縫,潯陽義犬令人憶。 寄言世上爲人子,孝義團圓莫如此。若如此,不遄死兮更何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寄生枝:指依附於其他樹木生長的枝條。
  • 鬱郁:形容植物茂盛的樣子。
  • 堪悲:值得悲傷。
  • 未朝夕:形容時間短暫,不久。
  • 分黃金:指分配遺產。
  • 爭田宅:爭奪土地和房屋。
  • 頭似霜:形容頭髮白如霜,指年老。
  • 負芒刺:比喻心中有刺,感到不安或痛苦。
  • 潯陽義犬:指潯陽(今江西九江)的一隻忠犬,因主人去世而守墓不走,後被用來比喻忠誠。
  • 不遄死:不快死,指不早死。
  • 更何俟:還要等待什麼。

翻譯

你看那路旁的樹上,有寄生的枝條,青青鬱郁,與主樹一同榮衰。無情的植物尚且如此,人若不如它們,豈不更令人悲哀?父親剛入土不久,兄弟們便爲爭奪遺產而爭吵。家中老母頭髮已白如霜,心中痛苦,淚水常流。我聽聞此事,心中如負芒刺,不僅爲你嘆息。古人曾說,即使是尺布也能縫補,潯陽的忠犬令人懷念。我告訴你,世上爲人子女者,應以孝義爲重,不應如此爭鬥。若真如此,不如早死,還等什麼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無情之物的自然現象與人間的不孝行爲,深刻批判了人性的貪婪與冷漠。詩中,「寄生枝」與「同榮衰」的意象,象徵着自然界的和諧與依存,而人間的爭鬥則顯得格外刺眼。詩人以「負芒刺」形容自己的心痛,表達了對不孝行爲的強烈反感。結尾的「不遄死兮更何俟」更是以激憤之詞,呼籲人們應當珍惜親情,堅守孝道。整首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是對傳統孝道的一種強烈呼喚。

貫休

貫休

五代時僧。婺州蘭溪人,俗姓姜,字德隱,號禪月大師。七歲投本縣和安寺出家。苦節峻行,傳《法華經》、《起信論》,精其奧義。錢鏐重之。後入蜀,王建待之厚。工草書,時人比之閻立本、懷素。善繪水墨羅漢,筆法堅勁誇張,世稱“梵相”。有詩名。嘗有詩云:“一瓶一鉢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人呼得得來和尚。有《禪月集》。 ► 7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