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家
渡口尚餘景,喬木故鄉陌。
誰雲客不歸,今歸轉如客。
村犬吠路隅,室人避門隙。
入戶恍有存,依然舊四壁。
始歸人意新,鄰里皆來覿。
交譴我何言,誰復閔行役。
興念及殤兒,生未諳行跡。
夢寐何由通,徒聞人所惜。
別時種園樹,過牆盈幾尺。
且復息其陰,淚沾衣上碧。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渡口:河流邊供人渡船的地方。
- 喬木:高大的樹木。
- 陌:田間的小路。
- 室人:家中的人。
- 恍:彷彿,似乎。
- 覿(dí):相見。
- 殤兒:早逝的孩子。
- 諳:熟悉。
- 行跡:行走的痕跡,這裏指生活的經歷。
- 夢寐:夢中。
- 盈:充滿,這裏指樹枝伸過牆頭。
翻譯
渡口還留有夕陽的餘暉,高大的樹木映襯着故鄉的田間小路。 誰說我這個客人不歸家,如今歸來卻感覺自己像是個客人。 村中的狗在路邊吠叫,家中的人躲在門縫裏偷看。 走進家門,彷彿一切依舊,依舊是那四堵舊牆。 剛剛歸來的心情是新鮮的,鄰里都來相見。 他們問我有何感受,誰又能理解旅途的辛苦。 想到早逝的孩子,他生前還未熟悉生活的痕跡。 夢裏如何能與他相通,只能聽到別人對他的惋惜。 分別時種下的園中樹,如今枝葉已經伸過牆頭,幾尺之高。 我且在這樹蔭下休息,淚水沾溼了衣襟。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吳兆歸鄉時的複雜情感。詩中,「渡口尚餘景,喬木故鄉陌」以景入情,營造出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氛圍。詩人在歸家之際,卻感到自己如同一個客人,這種感覺反映了長期離鄉背井後的心理距離。詩的後半部分,通過回憶和現實的對比,表達了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和對家園變遷的感慨。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質樸,展現了詩人對故鄉的深情和對生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