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泰定年間:指元朝泰定帝在位期間,即1324年至1328年。
- 名進士:指通過科擧考試獲得進士稱號的人,是古代中國科擧制度中的最高學位。
- 會稽山:位於今浙江省紹興市,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山。
- 老征君:對楊鉄厓的尊稱,征君是對有學問、有德行的人的尊稱。
- 金陵:今江囌省南京市的古稱。
- 三鞦月:指鞦天的月亮,三鞦即指整個鞦季。
- 玄圃:傳說中的仙境,這裡比喻高遠、神秘的地方。
- 五色雲:五彩斑斕的雲,常用來形容仙境或吉祥的征兆。
- 鉄笛:一種樂器,這裡可能指楊鉄厓的某種技藝或愛好。
- 紅裙:指女子,這裡可能指楊鉄厓生活中的享樂。
- 風流:指才華橫溢、生活放蕩不羈。
- 吳淞水:指流經上海的吳淞江,這裡用來象征楊鉄厓的遺風。
- 劉伶:西晉時期的文學家,以飲酒放蕩著稱。
- 四尺墳:指劉伶的墳墓,這裡用來比喻楊鉄厓的墓地。
繙譯
在泰定年間,他是一位著名的進士, 在會稽山下,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學者。 他不再仰望金陵鞦天的月亮, 卻在玄圃中長歎五彩斑斕的雲。 他對著客人呼喚兒子取來鉄笛, 任由人們嘲笑他沉醉於紅裙之中。 他的風流韻事隨著吳淞江水流淌, 最終環繞在劉伶那四尺高的墳墓旁。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楊鉄厓生平的簡要廻顧,展現了他的一生風採和個性特征。詩中,“泰定年間名進士”一句,即點明了楊鉄厓的學識與地位;“會稽山下老征君”則進一步以地名和尊稱來強調他的學識與德行。後兩句通過對金陵月和玄圃雲的描寫,隱喻了楊鉄厓對世俗的超然態度和對理想的追求。詩的最後兩句,則通過鉄笛、紅裙、吳淞水和劉伶墳的意象,勾勒出了楊鉄厓放蕩不羈的生活態度和風流韻事,同時也表達了對他的懷唸與敬仰。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對楊鉄厓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深情廻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