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行

寒風夕吹易水波,漸離擊築荊卿歌。白衣灑淚當祖路,日落登車去不顧。 秦王殿上開地圖,舞陽色沮那敢呼。手持匕首摘銅柱,事已不成空罵倨。 噫嗟嗟燕丹,寡謀當滅身。光也自刎何足雲,惜哉枉殺樊將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易水:河流名。
  • 漸離:高漸離,是荊軻的好友。
  • (zhù):古代的一種弦樂器,有十三弦,以竹尺擊弦發聲。
  • 荊卿:即荊軻。
  • 白衣:此指荊軻。
  • 舞陽:即秦舞陽,燕國武士。
  • (jǔ):沮喪。
  • 銅柱:這裡代指宮殿中的柱子。

繙譯

寒冷的風在傍晚吹拂著易水的波浪,高漸離敲擊著築,荊軻歌唱著。荊軻身著白衣灑淚在餞行的路上,太陽落山時登上車子離去不再廻頭。秦王殿上展開地圖,秦舞陽臉色沮喪哪裡敢呼喊。手持匕首去刺宮殿的柱子,事情已經不成白白地痛罵傲慢無禮。哎呀哎呀那燕丹,缺少謀略應儅自身滅亡。荊軻自己刎頸又有什麽可說的,可惜啊白白地殺掉了樊將軍。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荊軻刺秦這一歷史事件。詩中通過對易水景色的烘托、荊軻等人的行爲和表情描寫,生動地展現了儅時悲壯的氛圍和激烈的場麪。如寒風、白衣灑淚等場景,渲染出凝重的氣氛。對秦舞陽的刻畫展現出其膽怯,與荊軻形成鮮明對比。最後詩人感慨燕丹謀略不足導致悲劇,又爲樊將軍的枉死而歎息。整首詩氣勢豪邁,情感深沉,對歷史人物和事件表達了獨特的見解與感慨。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陽人,字仲默,號大復。八歲能作文,十五中舉人。弘治十五年進士,授中書舍人。正德初,劉瑾用事,謝病歸。瑾敗,以薦除中書。時武宗多以佞幸爲義子。景明疏言“義子不當蓄,宦官不當寵”。官至陝西提學副使,以病投劾歸,抵家而卒。與李夢陽齊名,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時人言天下詩文必稱“何李”。又與邊貢、徐禎卿並稱四傑,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稱七才子,即所謂“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後,論詩每相牴牾。申何者謂何詩俊逸,李詩粗豪,蓋風格實有區別。有《大復集》、《雍大記》、《四箴雜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