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同印別駕遊桃川宮尋秦人洞

殿閣夕陽外,花源楚水西。 秦人不可見,洞草尚萋萋。 九畹心空結,三湘望欲迷。 探奇猶未極,還下武陵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別駕:古代官名,這裡指同遊的官員。
  • :姓氏。
  • 桃川宮:地名,位於今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傳說中的桃花源所在地。
  • 秦人洞:指桃花源中的隱居者,傳說他們爲逃避秦時戰亂而隱居於此。
  •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樣子。
  • 九畹:古代麪積單位,一畹等於三十畝,這裡泛指大片田地。
  • 三湘:指湖南省的湘江流域,這裡泛指湖南地區。
  • 望欲迷:望之而心生迷茫。
  • 探奇:探尋奇景。
  • 武陵谿:指桃花源的所在地,源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繙譯

在鞦日,我與印別駕一同遊覽桃川宮,尋找傳說中的秦人洞。 宮殿樓閣在夕陽的映照下,花源位於楚水之西。 秦人的蹤跡已不可尋,洞中的草依舊茂盛。 心中的思緒如同九畹的田地般紛亂,望著三湘之地,心感迷茫。 雖然探尋奇景尚未盡興,我們還是沿著武陵谿而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鞦日與友人遊歷桃川宮,尋找傳說中的秦人洞的情景。詩中,“殿閣夕陽外,花源楚水西”描繪了宮殿在夕陽下的壯麗景色和花源的地理位置,營造出一種甯靜而神秘的氛圍。後句“秦人不可見,洞草尚萋萋”則表達了詩人對秦人洞的曏往與尋覔未果的遺憾。整首詩情感細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現實世界的迷茫。

宋登春

明真定府新河人,字應元,號海翁,晚號鵝池生。少能詩,善畫。嗜酒慕俠,能騎射。年三十,以妻子兒女五人皆死,棄家遠遊。晚居江陵,知府徐學謨甚敬禮之。後遊石首受辱,遂披髮爲頭陀,不知所終。一說於萬曆十七年離徐學謨家,泛舟錢塘,投江死。有《鵝池集》、《燕石集》。 ► 3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