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韻答王東里都憲見寄

不到綸扉到竹扉,郵筒千里夢來稀。 入林我已殊須鬢,憂國君應減帶圍。 雲自八閩風乍滿,秋生三徑菊初肥。 魯陽饒有揮戈手,寒谷幽巖待曉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綸扉(lún fēi):指高官顯貴的門扉。 竹扉(zhú fēi):指平民百姓的門扉。 鬢(bìn):指太陽穴兩側的頭發。 帶圍(dài wéi):指圍繞腰間的帶子。 八閩(bā mǐn):指福建省。 三逕(sān jìng):指指南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 魯陽(lǔ yáng):指魯國和陽國,泛指中國。 揮戈(huī gē):指揮動兵器,準備作戰。 幽巖(yōu yán):指幽深的山巖。

繙譯

未曾到達高官顯貴之家,衹到了普通百姓的門前,郵筒裡千裡之外的夢境變得稀少。我已經進入了茂密的樹林,頭發已經有了些許斑白,爲國憂慮的心情應該會減輕。雲自福建八閩地方飄來,鞦天裡的三條小逕上菊花已經開始茁壯。中國的土地上仍有揮動兵器的人,寒冷的山穀和幽深的巖石等待著晨曦的到來。

賞析

這首詩以寫景抒懷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對國家興衰的憂慮之情。詩中通過描繪不同門扉的對比,展現了社會堦層的差異;描述自己頭發斑白,表現了嵗月的沉澱和歷練;描繪雲飄來、菊花盛開的景象,展現了自然的生機與變化;最後以揮戈和幽巖待曉暉的形象,表達了對未來的期許和希望。整首詩意境深遠,寓意豐富,展現了詩人對國家興衰、社會現狀和未來的思考。

何吾騶

明廣東香山人,字龍友,號家岡。萬曆四十七年進士。官少詹事。崇禎六年擢禮部尚書,旋入閣,與首輔溫體仁不協,罷去。南明隆武帝召爲內閣首輔。閩疆既失,赴廣州,永曆帝以原官召之,引疾辭去。有《寶綸閣集》。 ► 85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