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從

· 何絳
關河秋盡走紅塵,千里馳驅信苦辛。 父母此身應自愛,影形惟汝是相親。 三爻內象佔周易,七發全萹謝楚臣。 從者莫興吾道厄,薄遊茲土亦非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關河:指關隘和河流,泛指旅途中的艱險。
  • 秋盡:秋天結束。
  • 走紅塵:在塵世中奔波。
  • 馳驅:奔走,奔波。
  • :確實。
  • 父母此身:指自己的身體。
  • 影形:影子和形體,比喻親密無間。
  • 三爻內象:《周易》中的卦象,三爻爲一卦。
  • :占卜。
  • 七發全萹:指《楚辭·七發》中的全文。
  • :感謝。
  • 楚臣:楚國的臣子,這裏指楚辭的作者。
  • 從者:跟隨的人。
  • 吾道厄:我的道路艱難。
  • 薄遊:簡單的遊歷。
  • 茲土:此地。
  • 非陳:不是陳舊的,即不是沒有意義的。

翻譯

秋天的盡頭,我在關隘和河流間奔波,穿越紅塵,千里奔波確實辛苦。 我應該愛護自己的身體,因爲只有影子和形體與我親密無間。 通過《周易》的三爻內象進行占卜,感謝楚辭中的《七發》全文。 跟隨我的人不要認爲我的道路艱難,簡單的遊歷到這個地方也不是沒有意義的。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秋末奔波於關河之間的艱辛旅程,表達了對自身健康的珍視和對親情的依戀。通過引用《周易》和楚辭《七發》,詩人展現了對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最後,詩人安慰跟隨者,表明即使旅途艱難,所到之處也非無意義,體現了詩人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何絳

何絳,與陳恭尹同渡銅鼓洋,訪遺臣於海外。又聞桂王在滇,復與恭尹北上,西濟湘沅,不得進,乃東遊長江,北過黃河,入太行。嘗歷遊江浙及燕、齊、魯、趙、魏、秦、楚間,終無所就。晚年歸鄉,隱跡北田。與其兄衡及陳恭尹、陶璜、樑槤合稱“北田五子”。著有《不去廬集》。清康熙《順德縣誌》卷一三有傳。何絳詩,以中山大學圖書館藏舊鈔本《不去廬集》爲底本,參校民國汪兆鏞鈔本(簡稱汪本)及一九七三年何耀光何氏至樂樓影印汪氏微尚齋鈔本(簡稱何本)。 ► 5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