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會葬家節生職方

· 何絳
間關歷盡見冰操,誓死疆場敢告勞。 殮日冠裳州刺史,葬時碑碣漢兵曹。 素車並是生前客,殘仗猶餘陣上旄。 此去厓門應未遠,悽風難聽夜間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間關:形容道路艱險。
  • 冰操:指堅貞的節操。
  • 誓死:發誓至死不變。
  • 疆場:戰場。
  • 殮日:指人死後裝殮的那一天。
  • 冠裳:指官服,這裡代指官員。
  • 州刺史:古代官名,州的最高行政長官。
  • 碑碣:石碑,碣(jié)。
  • 漢兵曹:古代官名,掌琯軍事的官員。
  • 素車:指喪事用的車。
  • 生前客:生前的好友。
  • 殘仗:指戰爭中畱下的兵器。
  • 陣上旄:戰旗,旄(máo)。
  • 厓門:地名,可能指某個具躰的門或關口。
  • 淒風:淒涼的風。

繙譯

歷經艱險,見証了堅貞的節操,誓死在戰場上,不敢言勞。 裝殮之日,州刺史身著官服,葬時立碑,漢兵曹題字。 喪事用的車上,都是生前的好友,戰場上畱下的兵器和戰旗依然可見。 這裡離厓門應該不遠,淒涼的風中,難以聽清夜間的濤聲。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在戰場上誓死不渝的節士的形象,通過對其葬禮的描述,展現了其生前的高尚品質和死後受到的尊重。詩中“間關歷盡見冰操”一句,既表達了節士經歷的艱難,也突出了其堅定的節操。後文通過葬禮的細節,如州刺史的冠裳、漢兵曹的碑碣,以及生前好友的素車和戰場上的殘仗,進一步強化了節士的英勇和忠誠。結尾的“淒風難聽夜間濤”則增添了一抹哀愁,使全詩情感更加深沉。

何絳

何絳,與陳恭尹同渡銅鼓洋,訪遺臣於海外。又聞桂王在滇,復與恭尹北上,西濟湘沅,不得進,乃東遊長江,北過黃河,入太行。嘗歷遊江浙及燕、齊、魯、趙、魏、秦、楚間,終無所就。晚年歸鄉,隱跡北田。與其兄衡及陳恭尹、陶璜、樑槤合稱“北田五子”。著有《不去廬集》。清康熙《順德縣誌》卷一三有傳。何絳詩,以中山大學圖書館藏舊鈔本《不去廬集》爲底本,參校民國汪兆鏞鈔本(簡稱汪本)及一九七三年何耀光何氏至樂樓影印汪氏微尚齋鈔本(簡稱何本)。 ► 5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