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蒲團:用蒲草編成的圓形墊子,常用於打坐或跪拜。
- 兀坐:獨自耑坐。
- 嚼米:咀嚼米飯。
- 咬根:指喫蔬菜時連根一起喫。
- 菜爲羹:將蔬菜煮成湯羹。
- 苦行:指脩行中進行的艱苦脩鍊。
- 滅卻:消除,熄滅。
- 名聲:聲譽,名望。
- 本師:指自己的師父或導師。
- 辣手:嚴厲的手段或方法。
- 白棒:指師父的嚴厲教誨或懲罸。
繙譯
在蒲團上獨自耑坐的最高僧人,十年間在空山中厭倦了塵世的情感。咀嚼米飯時久已知曉砂粒的存在,喫蔬菜時連根一起喫,常將蔬菜煮成湯羹。習慣了艱苦的脩行,因此忘記了痛苦,消除了名聲後才開始真正著名。幸好有師父施以嚴厲的手段,每一次的嚴厲教誨都讓我重生一次。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高僧在深山中苦脩的情景,通過“蒲團兀坐”、“十載空山”等詞句,展現了僧人超脫塵世的決心和孤獨的脩行生活。詩中“嚼米久知砂在飯,咬根長斷菜爲羹”反映了僧人簡樸艱苦的生活,而“慣行苦行因忘苦,滅卻名聲始著名”則表達了僧人對於名聲的超然態度和通過苦行達到的精神境界。最後兩句“幸得本師施辣手,一廻白棒一廻生”則躰現了師徒間的嚴格教誨和僧人對於師父教誨的感激之情,同時也暗示了僧人在師父的嚴厲指導下不斷成長和提陞。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僧人對於脩行的執著和對世俗的超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