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龍洲先生登多景樓詩就題其墓
黃鶴磯頭風雨秋,中原一望使人愁。
東江風雨一斗酒,大地山河百尺樓。
羣臣誰決和戎議,九廟猶銜誤國羞。
慷慨魯連寧入海,淒涼王粲重登樓。
荒岡四尺先生墓,再拜酬之雙玉舟。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黃鶴磯:位於今湖北省武漢市,長江邊的一個地名。
- 九廟:指帝王的宗廟,這裏代指國家。
- 魯連:即魯仲連,戰國時期齊國的高士,以智謀著稱,曾勸阻趙國接受秦國的和約。
- 王粲:東漢末年文學家,曾作《登樓賦》表達對亂世的憂慮。
- 雙玉舟:古代的一種酒器。
翻譯
在黃鶴磯頭,風雨交加的秋日,我眺望中原,心中充滿了憂愁。 在東江的風雨中,我舉起一斗酒,站在百尺高樓上,俯瞰大地山河。 羣臣之中,誰來決斷這和戎的議題?國家的宗廟仍在承受着誤國的恥辱。 慷慨激昂的魯仲連寧願入海,也不願屈服;而王粲則是在淒涼中再次登樓,表達他的憂國之情。 在這荒涼的山岡上,只有四尺高的先生墓,我再次拜祭,用雙玉舟斟酒以示敬意。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慮和對歷史英雄的緬懷。詩中,「黃鶴磯頭風雨秋」描繪了淒涼的景象,爲全詩定下了憂國憂民的基調。通過對比魯仲連的慷慨與王粲的淒涼,詩人抒發了對國家危難時刻的無奈與悲憤。最後,詩人以拜祭先生墓並斟酒的方式,表達了對先賢的敬仰和對國家未來的深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