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城清談

· 陳杰
西周固羸國,東轍幾孱王。 信有親親弱,終無善善亡。 精詳隋五教,疏略漢三章。 始悟清談相,嘉言味最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
  • 清談:指魏晉時期士大夫間的一種風尚,以談論哲學、文學等高深話題爲主。
  • 西周:指周朝的西半部分,即周平王東遷後的周朝。
  • 固羸:固,雖然;羸,弱。
  • 東轍:指周平王東遷後的周朝。
  • 幾孱王:幾,幾乎;孱,弱。
  • 親親:親近親人。
  • 善善:善待善人。
  • 隋五教:隋朝的五種教化方式。
  • 漢三章:漢朝的三篇重要文獻。
  • 嘉言:美好的言論。

翻譯

西周雖是弱國,東遷後的周朝幾乎都是弱王。 確實有親近親人的政策,但最終沒有善待善人的國策。 隋朝的五種教化方式詳細周到,漢朝的三篇文獻卻顯得疏略。 由此領悟到清談的價值,美好的言論纔是最有味道的。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西周和東周、隋朝和漢朝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政治教化的看法。詩中「信有親親弱,終無善善亡」一句,深刻指出了政治的本質問題,即雖然有親近親人的政策,但如果沒有善待善人的國策,國家終究難以強盛。後兩句則通過對隋朝和漢朝教化方式的對比,進一步強調了教化的重要性。最後,作者通過「始悟清談相,嘉言味最長」表達了對清談和美好言論的推崇,認爲這纔是最有價值的東西。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政治和文化的深刻見解。

陳杰

洪州豐城(今屬江西)人,字燾父。宋理宗淳祐十年(西元一二五○年)進士,授贛州簿。歷知江陵縣,江南西路提點刑獄兼制置司參謀。據集中詩篇,知其還做過知州和短期朝官。宋亡,隱居東湖。有《自堂存稿》十三卷(《宋史藝文志補》),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爲四卷。清同治《豐城縣誌·卷十六》有傳。 陳杰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爲底本。校以《豫章叢書》本(簡稱豫章本)、殘本《永樂大典》等。新輯集外詩附於卷末。 ► 3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