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八首 其七
比事属词,敦厚温柔,春秋国风。
是司马游梁,年华正富,虞卿解印,著作弥工。
艮岳烟云,樊楼灯火,一代兴亡在此中。
遗闻所、便针缝锦衲,网缀鱼虫。
敲来几点晨钟,更堪断、森严审异同。
叹东京鼎盛,欢场易散,中原事去,梦境全空。
兀术观图,婆留索地,天使吴山易汴宫。
一杯酒。
又一声长笛,才子英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比事屬詞:連綴文辭,排比事例,用來陳述道理。
- 敦厚溫柔:指詩歌具有溫和寬厚、委婉含蓄的風格,即儒家詩教「溫柔敦厚」之旨。
- 司馬遊梁:「司馬」指司馬遷,司馬遷年輕時有過遊歷梁地(今河南開封一帶)等地的經歷。
- 虞卿解印:虞卿是戰國時人,曾辭去上卿之位,著書立說。「解印」即辭去官職 。
- 彌工:更加精巧、精妙。
- 艮嶽:宋徽宗時在汴京(今河南開封)建造的一座人工假山園林,象徵着北宋的繁華。
- 樊樓:北宋東京城裏的著名酒樓,是當時繁華熱鬧之所。
- 針縫錦衲:用針線縫綴精美的衣物,這裏比喻將各類遺聞軼事巧妙地編織在一起。
- 網綴魚蟲:像用網串起魚和蟲一樣,也是形容蒐羅整合零散的事物。
- 敲來幾點晨鐘:敲響幾聲早晨的鐘聲,這裏有喚醒人們對過往歷史回憶的意思。
- 森嚴審異同:嚴肅嚴謹地審視和辨別異同。
- 東京鼎盛:東京(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當時十分昌盛繁榮。
- 兀朮觀圖:兀朮(wù zhú )是金代名將,據說他看到宋廷宮殿的畫圖後,生出南侵之意。
- 婆留索地:「婆留」是吳越王錢鏐(liú)的小名,這裏說的是五代吳越國相關事宜(具體事蹟未詳,可能涉及爭地、地盤等內容)。
- 天使吳山易汴宮:意思是命運使然讓南宋以臨安(今浙江杭州,吳山在臨安)代替汴京作爲都城。
翻譯
運用事例排比文辭,風格溫和寬厚、委婉含蓄,就如同《春秋》和《國風》的風範。當年司馬遷在青春正好時遊歷梁地,虞卿辭去官職後著作更加精妙。艮嶽的如煙雲靄,樊樓的輝煌燈火,一個朝代的興盛衰亡都蘊含在這當中。那些流傳下來的逸聞舊事,被巧妙地編織在一起,像是用針線縫綴錦衣,又如同用網串起各種零散事物。幾聲早晨的鐘聲傳來,更能令人嚴肅地審視歷史的異同。可嘆北宋都城汴京曾經鼎盛一時,但繁華歡場容易消散,中原大好河山的家國之事遠去,就像夢境一樣變得空無。兀朮看到宮殿圖而心懷不軌,錢鏐曾有地盤相關舉動,命運使得北宋朝廷只能以杭州代替汴京爲都城。一杯清酒下肚,又聽到一聲悠揚的長笛,歷史長河中,才子與英雄的故事令人感慨萬千 。
賞析
這首詞以其獨特的筆觸展現出對歷史的深刻思考與感慨。開篇以「比事屬詞,敦厚溫柔,春秋國風」點明自己創作所秉持的文學理念和風格追求。接着通過列舉司馬遷、虞卿等典故,爲下文對歷史繁華與興衰的描寫埋下伏筆。對艮嶽、樊樓的描寫生動地勾勒出北宋汴京的昌盛景象,然而作者筆鋒一轉,強調盛景不再,歡場易散,世事如夢,深刻地表達了對朝代興亡的嘆惋。「兀朮觀圖」「婆留索地」等典故進一步揭示出北宋滅亡、南宋偏安的歷史緣由。最後「一杯酒。又一聲長笛,才子英雄」以一種頗具詩意和惆悵的場景收束全詞,一杯酒像是澆愁,一聲長笛似喚起對往昔才子英雄的緬懷,在歷史與現實的交織中,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對歷史變遷的深沉感慨,詞中既有對往昔繁華的追憶,又有對歷史滄桑的無奈喟嘆,引發人們對歷史與人生的無盡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