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明因尼寺
註釋
- 鼎湖:傳說黃帝鑄鼎於荊山下,鼎成,有龍垂鬍髯迎黃帝昇天,後世因以「鼎湖」爲帝王死亡的典故,這裏不知道具體所指環境。
- 刱(chuàng)造:建造。
- 陳黃奴:南朝陳後主陳叔寶小字黃奴,這裏可能是說寺廟建造與陳朝有關。
- 宮掖(yè):宮廷。掖,宮中旁舍,后妃居住的地方 。
- 枝梧:抗拒,這裏指面對千年興廢誰能阻擋。
- 暗筧(jiǎn):隱藏的引水管道。
- 忍草:即佛家所謂的萱草,夏生而秋雕(同「凋」 ),忍冬凌霜,故舊說當作「忍草」,這裏用來表達寺廟的清幽環境。
- 方丈:寺廟住持的居室,也代指住持。
- 淨侶:指女尼。
- 上流:指上等、高貴,有出塵高雅之意 。
- 愛網:佛教語,比喻塵世的情網。
- 幻質:佛教語,指肉體,因其虛幻不實,故稱。
- 八敬:即八敬法,佛教僧尼戒規之一,規定比丘尼須尊敬比丘等八條法則 。
- 主席:住持寺院的和尚 。
- 老宿:指年高而有名望的僧人。
- 酬對:應答。
- 末山機:末山在今江西省境內,是著名的佛教聖地 。「末山機」是禪宗的一個典故、一則機鋒,這裏可能是說參透禪機。
- 檀施:佈施,佛教中把財物等施捨給僧人。
- 魚寥落:寺廟中的木魚等敲擊之物稀疏,暗示僧人少,誦經不興。
- 批頰:即戴勝鳥,也叫「胡哱(bō)哱」「花蒲扇」等。
- 無生曲:形容超脫生死的歌曲,象徵着一種參透生死、達到空靈境界的佛意。
翻譯
和尚居住在距離鼎湖不遠的地方,這座寺廟的建造據說可以追溯到陳朝陳叔寶時期。以前就聽說建造寺廟的資金是從宮廷賞賜而來,歷經千年的興衰變遷,又有誰能夠抵擋得住這命運的流轉?
如今破敗的圍牆和古老的殿堂依舊顯得宏大寬敞,隱藏的引水管道潺潺分流,發出清脆的流水聲。幽靜的花朵、閒散的翠竹,在禪房周圍若隱若現,沿着佈滿萱草的臺階,探訪寺廟住持的居所。
前朝的女尼大多出身高雅不凡,早早地就擺脫了塵世的情網,離開華麗的妝樓投身佛門。明亮的眼眸不讓修行之心墮落,憑藉虛幻的肉身虔誠地遵循八敬之法進行修行。
在這百年之間,這座寺廟的住持換了不知多少人,曾經那些德高望重的老僧人都已不在,如今也很少有人能與之應答交流。誰又能參透那末山蘊含的微妙禪宗機緣,到哪裏再去尋覓那曾經遁入空門的姐妹們呢?
如今寺廟的供養十分微薄,佈施的風氣也衰敗了,敲擊的木魚聲稀疏,僧人誦經的聲音遲緩。可笑那追求外在模樣的行爲,就如同洛陽女子急切梳妝髮髻,卻再也不見文殊菩薩那淡淡的雅緻畫眉境界。
古老碑石上的字跡被青苔侵蝕,斑斑駁駁,看着這樣的景象,讓人感傷時光的迅速流逝。枝頭的戴勝鳥盡情啼叫,每一聲鳴叫彷彿奏響着超脫生死的空靈曲調。
賞析
這首詩是厲鶚遊覽明因尼寺後所寫,詩中蘊含着對寺廟興衰變化以及對世事無常的感慨。開篇追溯寺廟起源,提及與宮廷的淵源,爲寺廟增添一層神祕厚重的歷史感,也奠定了整篇詩歌懷舊與思考的基調。詩中對寺廟當前場景描寫細膩入微,破敗的建築與清幽的花草相互映襯,一方面突出了歲月對寺廟的侵蝕,另一方面展現出寺廟寧靜深邃的氛圍。
詩人通過描述前朝女尼的高雅脫俗和虔誠修行,與如今寺廟僧人的冷清稀少形成鮮明對比,進一步加深了今昔之感。「幻質能將八敬修」等語句體現出佛教修行文化,爲詩歌融入深厚的宗教底蘊。
「笑他洛陽急作髻,不見文殊淺畫眉」一句,以形象生動的對比,婉轉地批判了世俗追求外表而忽略內在精神修行現象,反映了詩人對一種超越表象、追求內在本真境界的嚮往。詩末尾處,借斑駁碑石上的苔痕與啼叫的鳥兒,將時光易逝的傷感情緒推向高潮,鳥兒所奏的「無生曲」,似乎又爲這份傷感找到了一絲超脫的慰藉,讓整首詩在懷舊傷逝、對宗教修行思考之中,回味無窮,展現出厲鶚深厚的文學功底與細膩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