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春懷

欲作歸田計,無如二頃何。 折腰方賴祿,拭面未傷和。 日下烏聲樂,塵生鳥跡多。 渡頭留小楫,乘興得相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韻:舊時古體詩詞寫作的一種方式,按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 歸田計:指辭官回鄉種地的打算。
  • 無如……何:沒辦法對付……,這裏是說沒辦法弄到二頃田。二頃:田畝數量,古代常用來表示可維持生活所需的田產數量 。
  • 折腰:彎腰行禮,這裏用陶淵明「不爲五斗米折腰」典故,代指爲了俸祿而委屈自己做事。
  • 賴祿:依靠俸祿生活。
  • 拭面:擦臉,這裏可理解爲承受一些世俗之事(類似受點委屈)。傷和:傷害本性的平和。
  • 日下:太陽下面,可理解爲天底下 。烏聲樂:烏鴉的叫聲聽起來歡快。
  • 塵生鳥跡多:地上灰塵裏鳥的蹤跡很多。
  • 楫(jí):船槳,這裏代指小船。
  • 乘興:趁着興致。
  • 相過:互相拜訪。

翻譯

心裏想着要做辭官回鄉的打算,只是無奈沒有足夠維持生計的田產啊。爲了俸祿不得不勉強自己做事,就算偶爾受點委屈也並未損傷內心的平和。天底下烏鴉的叫聲歡快悅耳,地上滿是鳥兒留下的蹤跡。我把小船留在渡頭,以便哪天朋友們趁着興致就可以乘船來看望彼此。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複雜的情感。在首聯中,「欲作歸田計,無如二頃何」流露出他對歸隱田園的嚮往,但現實中缺少足夠土地維持生活的無奈。頷聯「折腰方賴祿,拭面未傷和」,詩人引用典故和自我安慰的話語,展現出在官場爲俸祿而屈身,卻又努力堅守內心平和的矛盾心境。頸聯「日下烏聲樂,塵生鳥跡多」描繪出一幅自然而充滿生機的畫面,似乎詩人在忙碌困窘中能從自然裏獲得心靈的慰藉。尾聯「渡頭留小楫,乘興得相過」,則又體現了詩人內心對友情的期待和嚮往,在平凡生活中盼望着友人能來,通過這份情誼爲生活增添樂趣,整首詩語言質樸,真實地反映了詩人內心思想活動,以平凡生活爲素材寫出了不凡的情緒和感悟。

陳師道

陳師道

宋徐州彭城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後山居士。少學文於曾鞏,無意仕進。鞏薦其修史,以布衣未用。哲宗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爲徐州教授。又用樑燾薦,爲太學博士。因越境出南京見蘇軾,改潁州教授。紹聖初,又因進用不由科第而罷歸。元符三年,召爲祕書省正字。爲人高介有節,安貧樂道。論詩推服黃庭堅,多苦吟之作,爲江西詩派有代表性詩人。有《後山集》、《後山談叢》、《後山詩話》等。 ► 7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