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內
麀麌顧其子,燕雀各有隨。
與子爲夫婦,五年三別離。
兒女豈不懷,母老妹已笄。
父子各從母,可喜亦可悲。
關河萬里道,子去何當歸。
三歲不可道,白首以爲期。
百畝未爲多,數口可無飢。
吞聲不敢盡,欲怨當歸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麀(yōu):母鹿。
- 麌(yǔ):公鹿。
- 笄(jī):古代特指女子到了可以盤發插笄的年齡,即成年。
翻譯
公鹿母鹿顧念着它們的孩子,燕子麻雀也各自有跟隨的伴。我和你結爲夫婦,五年裏卻三次分別。怎麼會不牽掛兒女呢,母親老了妹妹也已成年。父子各自跟隨母親,這既讓人高興又讓人悲傷。隔着萬里的關河道路,你離去後何時才能回來。三年的時間無法確切說清,只能以直到白頭作爲歸期。百畝田地不算多,卻可以讓幾口人不飢餓。忍住悲聲不敢盡情傾訴,想要埋怨又該歸咎於誰呢。
賞析
這首詩以鹿和雀起興,引出詩人與妻子的別離之情。詩中既寫出了對夫妻分離的無奈和痛苦,也有對家人的牽掛,尤其是提到母老妹笄和兒女,更顯親情之深厚。「關河萬里道」體現出距離之遙遠和歸期之渺茫,而以白首爲期則凸顯出等待之漫長。「百畝未爲多」等句又反映出對生活的現實考慮和無奈。全詩情感真摯深沉,語言質樸無華,生動地展現了夫妻別離時複雜糾結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