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黃充

我無置錐君立壁,舂黍作麋甘勝蜜。 綈袍不受故人意,藥餌肯爲兒輩屈。 割白鷺股何足難,食盧鶿肉未爲失。 暮年五斗得千里,有愧寒檐背朝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置錐zhì zhuī,「置錐之地」的簡略說法,形容極小的地方,這裏表示生活極度貧困,連極小的安身之地都沒有。
  • 立壁:家徒四壁,形容一無所有。
  • 舂黍(chōng shǔ):把黍米去殼搗成粉。黍,一年生草本植物,葉線形,子實淡黃色,去皮後稱黃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後有黏性 。
  • 麋(mí):粥。
  • 綈袍(tí páo):厚繒做成的袍子,後用以表示不忘舊情。此處「綈袍不受」意思是不接受故人的饋贈。
  • 藥餌:藥物。
  • 割白鷺股、食盧鶿(cí)肉:誇張說法,極言處境艱難,爲了生活做出一些異於常理的事。盧鶿,即鸕鶿,一種水鳥。
  • 暮年五斗:暗指晚年出仕爲官微薄的俸祿。
  • 寒檐背朝日:指貧寒清苦的生活。

翻譯

我窮得連立錐之地都沒有,你也家徒四壁一無所有,但我們舂黍熬成的粥啊,嚐起來竟比蜂蜜還甘甜。你不接受老朋友送來的財物饋贈,不隨便爲外在利益而屈從,這是多麼高的品格呀。哪怕生活艱難到去割白鷺的腿、吃鸕鶿的肉這種超乎常理之事又哪算困難,其實也不是什麼大的過錯呀。到了暮年我纔在外做個小官,拿着微薄的俸祿卻離家千里,想想那些一直安於貧寒清苦的朋友,我實在心中有愧。

賞析

這首詩是陳師道酬答黃充之作,詩中展現了詩人與友人黃充貧困卻安貧樂道的生活態度以及真摯的友情。開篇寫兩人極度貧寒的生活,「舂黍作麋甘勝蜜」 將艱難生活描繪出一種樂觀的色彩,傳達出雖貧窮但自得其樂之感。「綈袍不受」「藥餌肯爲兒輩屈」通過具體行爲細節展現黃充高潔的品格,不輕易接受他人饋贈也不輕易妥協。 「割白鷺股」「食盧鶿肉」 用誇張荒誕的說法,突出生活的艱難程度,同時又帶着一種自我調侃和豁達。最後兩句,詩人以自己暮年出仕的情境和友人安貧相對比,流露出內心的愧疚,進一步凸顯詩人對友情的珍視以及對自身選擇的反思。整首詩語言直白質樸,情感真摯深沉,生動地刻畫了自己與友人的形象和生活狀態,也反映出詩人對人生價值與友情的深刻思考 。

陳師道

陳師道

宋徐州彭城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後山居士。少學文於曾鞏,無意仕進。鞏薦其修史,以布衣未用。哲宗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爲徐州教授。又用樑燾薦,爲太學博士。因越境出南京見蘇軾,改潁州教授。紹聖初,又因進用不由科第而罷歸。元符三年,召爲祕書省正字。爲人高介有節,安貧樂道。論詩推服黃庭堅,多苦吟之作,爲江西詩派有代表性詩人。有《後山集》、《後山談叢》、《後山詩話》等。 ► 752篇诗文